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教育與管理研究
作者:楊濤
摘 要: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隨著數學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數學,這的確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變化。數學來源於生活而最終服務於生活,尤其是小學數學知識,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師要教會學生把所學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使他們能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數學即生活,隻有將學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實地感受數學的價值,才能使學生真正地理解數學,從而使他們從小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學。
關鍵詞:數學教學;新課標;生活情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隨著數學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數學,這的確是我們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變化。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曾說:“就數學本身來說,是壯麗多彩、千姿百態、引人入勝的……”入迷才能叩開思維的大門,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發展。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更多地強調學生用數學的眼光從生活中捕捉數學問題、探索數學規律,以及主動運用數學知識分析生活現象、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挖掘學生感興趣的生活素材,以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現給學生。
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麵做起:
一、數學語言運用生活化,從生活經驗入手,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教育家斯拖利亞爾曾說過,數學教學也就是數學語言的教學。同一堂課,不同的教師教出來的學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樣,這主要取決於教師的語言水平。尤其是數學課堂教學,要學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沒有高素質語言藝術的教師是不能勝任的。鑒於此,結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心理特征等個性心理傾向,將數學語言生活化是引導學生理解數學、學習數學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課的教學中,教師說:“我家裏有10000元錢暫時不用,可是現金放在家裏不安全,請同學們幫老師想個辦法,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些錢?”學生回答的辦法很多,這時再趁機引導學生:“選擇儲蓄比較安全。在儲蓄之前,我還想了解一下關於儲蓄的知識,哪位同學能夠介紹一下嗎?”學生們競相發言,積極探討。在充分感知了“儲蓄”的益處之後,學生們又主動介紹了“儲蓄的相關事項”,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了儲蓄的知識,體會到了生活與數學休戚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