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性
教育與管理研究
作者:李軍喜
摘 要:語文教學是思想的藝術,是科學的藝術,也是語言的藝術。語言是一個十分複雜的問題,它既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也濃縮著一個民族的曆史,是人們交流思想的工具。
關鍵詞:規範性;藝術性;獨創性;技巧性
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語言“是一種什麼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語文作為一門承載語言藝術教育的學科,教師語言的優秀示範作用和熏陶作用尤顯重要,同時,語文的學科特性也對教師的語言藝術有著特殊的規定性。教師教育學生,靠的是“言傳身教”。“言傳”就是用語言去傳授知識、傳播思想,開解困惑、陶冶情操、啟迪思維。“言傳”功能的實現,大多在課堂上。語文教師的教學語言既要體現語文的學科要求,也要體現教育的一般規律。上課說說話,很容易,把握好語言藝術,不容易。教學語言是貫穿教學過程的一根導線,語文教師必須下苦功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教師充滿魅力的語言雖然產生於即興,但卻根植於深厚的教學功底、良好的口語素養和正確的教育理念。語文教師要優化語文教學語言,綻放語言藝術魅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讓語文課堂更加精彩;豐富學生語言的積累,全麵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一、語言的規範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自覺地推廣並運用普通話,讓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語言。發音要準確,吐字要清晰,不能含糊其辭,更不能似是而非。使用語言的同時,還得講究邏輯性,一絲不苟。有條理又不為生硬呆板的教學語言可以使學生高效率地掌握課堂學習任務。
二、語言風格的藝術性
大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過:“同樣的教學方法,因為語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力求能激發學生的情感,所以要做到以聲傳情,以形傳情,才能更好地帶動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聲情並茂的課堂教學主要體現在老師的朗讀講解中。
在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規範性,講究用詞準確,注重邏輯規律,使得我們的課堂語言有時顯得有些僵硬、刻板,所以“寓莊於諧”的教學語言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同和提倡。有趣、有幽默感的語言能使學生消除過於生硬而帶來的疲勞,可以營造輕鬆的情境,形象的描述能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教師抑揚頓挫的朗讀能使學生如臨其境,感受文章所蘊含的情感。聲情並茂的朗讀講解能夠在給人以美的感受的同時以情感人,從而能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有情、有韻、有趣的教學語言總是能讓語文課堂散發出無窮的魅力。
三、教學語言的技巧性
課堂教學語言貫穿了引入、講解、討論、總結等多個環節,貫穿於一節課的始終,每一個小小的細節都能體現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麵的獨具匠心。完整有序的教學語言能夠把各個環節巧妙連接,使之條理清楚,環環相扣,所以重視課堂語言的技巧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