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幼兒園的安全教育(1 / 2)

淺議幼兒園的安全教育

教育與管理研究

作者:張鴻

摘 要:幼兒的安全工作是幼兒園工作中的首要工作,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基礎。而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差,安全防範意識薄弱。孩子們因缺乏相應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知識而誤食、磕破、跌傷的事件也時有發生。所以,隻有積極的教育和保護——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防範意識,才能使幼兒盡可能地避免傷害。《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提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證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全防範意識勢在必行。

關鍵詞:幼兒園;安全

中班幼兒是小班幼兒和大班幼兒的過渡時期,自我保護能力逐漸形成,安全意識逐漸建立,但還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提醒,雖然經過一年的集體生活,但還需進行培養訓練。因此,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情況和現有水平,本學期幼兒園中班安全教育工作計劃將以獨立自理能力的培養為基礎,以加強常規訓練為措施,逐漸提高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和安安全防範意識,並開展了一些相應的安全教育活動。

一、家園同步,共同教育

幼兒園與家庭密切配合,對幼兒實施安全自護的家園同步教育。幼兒的自我保護教育不隻是體現在幼兒園,更多的是體現在幼兒的日常生活中。因此,培養幼兒的自我保護能力必須得到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才能順利進行。我們通過家長問卷了解到100%的家長都認為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是有必要的。但隻有部分家長向幼兒講解過安全自護的知識與技能,還是不夠重視幼兒自護能力的培養與教育。所以我們利用家長會向家長講解培養幼兒自護能力的意義。不定期地向家長進行安全知識和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知識的專題講座,通過幼兒園的板報和班級的家園聯係欄向家長宣傳“安全、自救”等有關專欄,和家長共同探討、交流安全自護的知識。有了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我們的安全教育才能順利進行,達到了家園同步教育的效果。

二、幼兒園安全教育最重要途徑—遊戲

幼兒的思維發展有其自身的特點。心理學的研究認為,在人類的思維方式當中,最先出現的、也是最初級的思維叫直接動作思維,要想達到良好的安全教育效果,必須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思維發展特點,運用多種多樣、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而遊戲是教師開展安全教育最常用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幼兒園安全教育的最重要途徑。幼兒在遊戲中可以簡單清晰地對周圍世界產生一種直觀的認識,幼兒在進行遊戲時,認識、記憶、思維等狀態都較其他狀態時更好。在輕鬆、歡快的遊戲情境下對幼兒進行教學,更容易激發幼兒的主動性、想象力和創造欲,可以說,遊戲是一種最為符合幼兒身心發展要求的快樂而自主的學習活動。

(一)角色遊戲—培養幼兒自護自救能力。角色遊戲是指幼兒以模仿和想象,通過扮演角色創造性地反映周圍生活的遊戲。在角色遊戲中融入安全教育,能讓孩子們感受不到任何壓力,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比如,小班幼兒入園時,從不同的家庭來到了幼兒園,處在分離焦慮時期。麵對陌生的環境、陌生的群體,遊戲是幫助他們轉移注意力、克服分離焦慮的最好方法。老師通過創設自由、寬鬆、舒適、安全的遊戲環境,營造溫馨、快樂的家庭氛圍,讓幼兒進入“家”遊戲。在教師的細心照顧下,幼兒可以與同伴建立親密的關係,並體驗到家的溫馨,感覺到家的安全。而在中大班“娃娃家”的遊戲中,媽媽總是叮囑幼兒:“陌生人來了不要開門,不吃陌生人給的糖果,不喝陌生人給的飲料,回家時要等爸爸媽媽來接,決不跟陌生人走。”這樣的遊戲讓幼兒有了最初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