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做好小學語文備課工作的技巧(1 / 2)

淺析做好小學語文備課工作的技巧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張彩

摘 要:備課是教學的起點和基礎,是決定課堂教學質量高低的重要一環。備課前,應該先鑽研教材,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成竹在胸,切忌在備課時,認為這也重要那也重要,麵麵俱到,千頭萬緒。

關鍵詞:小學;語文;備課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基礎,正所謂“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師備課也有著同樣的意義,想要上好任何一節課,都必須在上課之前做好備課工作。特別是小學語文,由於是處在學生掌握知識的初始階段,教師備課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接受程度,還要考慮到什麼樣的教學方法更容易達到教學效果等等,本文就我任教以來的小學語文教學經驗,談一下我對小學語文備課工作的一些思考。

一、導入新課和設計導語應遵循的原則

(一)符合教學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課堂教學的導入一定要根據教學目標精心設計導語,不要使導語遊離於教學內容之外。

(二)根據授課內容設計導語

備課時可以從教學內容中抽出有概括意義的一個或幾個問題,將其與學生熟知的或似知非知的事例聯係在一起,設計出獨出心裁的導語。由於每節教材內容有豐富而廣闊的外延,涉及方方麵麵的知識和事物,課堂的起始設計可以從關聯中尋找線索。

(三)導入要言簡意賅或短小精悍。導入部分時間過長,使人有喧賓奪主之感。

(四)導入形式要豐富多彩。

二、教材中心的提煉技巧

備課前應該先鑽研教材,對教學內容的重點難點成竹在胸,切忌備課時,認為這也重要,那也重要,麵麵俱到,千頭萬緒。蜻蜓點水的結果隻能是淺嚐輒止。下麵介紹幾種提煉中心的主要方法。

(一)題目分析法。一篇文章的題目常能反映該篇文章的重點和中心所在。分析題目的含義(當然要結合課文內容),尤其要抓住“題眼”分析透徹課文的中心,教學重點自然突出了。如《高大的背影》,記敘媽媽背“我”去醫院看病的路上,一位三輪車工人主動送“我”去醫院的事。如果抓住“高大”一詞來分析:“背影”為什麼“高大”?它“高大”在什麼地方?教學重點就突出了。

(二)篇中揭示法。有些教材一開始就揭示出該篇的中心,有的則在中間用中心語句提煉教材的中心,有的則篇末點題,抓住這些詞語就能夠提煉文章的中心。

(三)歸納總結法。先把教材分成段落或層次,根據各部分或層次的主要內容,分析它們在整篇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從而概括出整篇文章的中心和重點。

三、備課的“模擬講授”環節

模擬講授或訓練作為備課的最後一個環節,往往被人忽視。其實,教案完成了,是紙上的東西。紙上談兵不一定能取得實戰效果。要實現兩個飛躍,一是把紙上的東西變成腦子裏的東西,成為印象,也就是把教案裏的文字變成形象,印在腦海裏,形成意識。第二個飛躍是把意識變為行動,也就是能夠按教案的設想進行實際操作。有的教師寫完教案,要看幾遍,邊看邊想在課堂上如何動作,甚至對著鏡子演示一番,像演員排練節目一樣,若發現紕漏,則及時修改補充教案,直到滿意為止,這是值得提倡的。如果寫了教案就擱置一邊,到了課堂上再臨場發揮,就有點草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