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閱讀 個體感知 教學相長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祁銘鈺
摘 要: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多讀書、多積累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提高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單篇文章閱讀、多篇文章閱讀、整本書閱讀,是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三種閱讀方式,三者不可替代。
關鍵詞:多讀書;多積累;感情朗讀
群文閱讀教學是在梯度閱讀中讓學生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使閱讀更加有趣味。群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在一個單位時間內指導學生閱讀內容相關聯的多篇文章。群文閱讀教學是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關注學生的閱讀數量和速度,更關注學生在多種多樣文章閱讀過程中的知識建構,對全麵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開學初我校經過多次的試講活動,最終推選了韓曉燕老師參加學區授課比賽。韓老師在“父母之愛”群文閱讀中,針對文本特點和學情安排了快速瀏覽《母愛如粥》《父親的愛》《父愛的高度》三篇材料,要孩子們閱讀後概括主要內容,經曆略讀的“麵”隨後主要采用對比閱讀策略展開教學,讓學生交流三篇閱讀材料中的精彩句段,發現這三篇閱讀材料的異同。課堂中教師花大量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自悟,交流分享,突破了細節描寫的“點”學生在這組閱讀中學會了細節描寫的魅力。交流彙報時,學生個性而生動的感悟見證了教師充分信任學生,放手學生後,閱讀湧動著的自主能力和生動氣息。
一、群文閱讀的好處
(一)增加閱讀的數量,讓學生讀得更多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多讀書、多積累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規定,第一、二、三學段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分別不少於5萬、40萬、100萬字。世界各國也非常重視兒童的閱讀量,美國紐約州規定小學生每年必須讀25本書。俗話說: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教師仍然比較重視語文教材中課文閱讀的教學。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四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麵,為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準備。
(二)提高閱讀的速度,讓學生讀得更快
當今社會已經進入信息化時代,每天都會產生許多新知識。為了獲取更多的信息,必須學會快速閱讀。第三學段要求學生默讀,一般課外讀物每分鍾不少於300字。快速閱讀是一種技能,技能是需要訓練的。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一篇500字左右的精讀課文要教兩課時,略讀課文要教一課時,教師可以慢慢教,學生可以慢慢讀,這種單一的閱讀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隻是被碎片化,缺乏整體性。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四篇左右的文章,就能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提高學生快速閱讀的能力,提高學生思維的整體性、敏捷性和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