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中文言文教學中人物形象分析芻議_(1 / 2)

高中文言文教學中人物形象分析芻議*

教學方法與經驗研討

作者:高誌勇

摘 要:中華傳統文化是五千年流傳下來的曆史瑰寶,高中文言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就對這種文化的深入理解、傳承發揚。高中文言課文,寫人篇目比例較高,以人物形象分析帶動文言學習,是閱讀這類文章的一個有效路徑。

關鍵詞:文言文;人物形象;分析

中華傳統文化是五千年流傳下來的曆史瑰寶,高中文言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就對這種文化的深入理解、傳承發揚。高中文言課文,寫人篇目比例較高,以人物形象分析帶動文言文學習,是閱讀這類文章的一個有效路徑。如學習《鴻門宴》,我們可以分析項羽和劉邦以及其他在場人物的形象等等。但也要注意,“貼標簽”式的人物形象分析不值得提倡,同學們在分析文言文裏的人物形象時,一定要深入文本,有時還應聯係相關的課外材料來印證自己的分析,以便獲得較為準確的認知與評價。由此可見,我們的文言學習還有很大的研讀空間,我們務必要充分地占有材料,高瞻才能遠矚。唯有這樣,人物形象分析才可能新意迭出。

一、從人物描寫的幾個切入點中分析人物形象

(一)從肖像描寫切入。人物的肖像就是人物的音容笑貌、體態服飾。肖像描寫不僅能反映人物的外形特征,而且能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二)從語言描寫切入。“言為心聲”,語言是人物內心世界的外露,因此人物語言是小說中體現人物性格的一個重要方麵。精妙的語言描寫可照見人物的內心世界,或內心毒辣,或心細綿密,或憨厚誠實,或單純可愛。考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應抓住人物個性化的語言。教師借用音韻、訓詁等知識,深入淺出地講清漢字的音形義,使文言字詞形象化,也有助於引導學生分析人物形象。如《秋水》,要帶領學生深切地體悟河伯的情感變化,可以通過挖掘“焉”的讀法來完成。“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已”和“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麵目,望洋向若而歎曰”中的兩個“焉”字的讀法,一為拖長,一為短促。如若拖長讀,那麼先表達河伯以為天下的美景都在己處的胸有成竹的洋洋自得,以及後來在遼闊無邊的海麵前所表達出來的驚歎;如若短促讀,那麼一開始河伯是迫不及待的狂喜,而後是如夢驚醒的頓悟。經過這樣一番琢磨,一位情感複雜的神仙形象就入到學生的心靈。教師綜合運用音韻學、訓詁學等知識,挑選一部分重要的詞義,將其講細、講透,文本中的人物形象也就生動起來。

(三)從動作描寫切入。人物的行動是其性格的具體體現,人物的每一個行動都是受其思想性格製約的。具體細致地描寫人物的動作,勢必會顯示出這一人物的內心活動處世態度、思想品質。所以,考生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應關注人物的動作描寫。

(四)從心理描寫切入。心理描寫是塑造人物形象刻畫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是人物靈魂精髓的支撐。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能夠直接深入人物心靈,揭示人物豐富而複雜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