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4章 3 2~3個月寶寶的護理(1 / 1)

情緒護理

培養寶寶愉快的情緒,對寶寶身心健康很有好處。家長應該一有時間,就要多跟寶寶玩,常常要引逗寶寶,也可用手輕輕撓他的肚皮,引起他揮手蹬腳,甚至咿咿呀呀發聲,或發出“格格”笑聲等方法來培養寶寶的愉快情緒。並注意觀察哪一種動作最容易引起寶寶大笑,以後就要經常有意重複這種動作,使寶寶高興而大聲笑。寶寶的笑聲是家庭快樂的源泉,情緒快樂是寶寶良好性格的開端,是寶寶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排泄護理

大小便是人天生的非條件生理反射。新生兒期,寶寶的排泄次數多且無規律性。但隨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大小便次數減少,量增加。所以1~3個月的小寶寶排泄護理則稍不同於新生兒期,這階段排泄護理有新的講究。

盡早培養寶寶良好的大小便習慣,不僅使寶寶的胃腸活動具有規律性,有利於寶寶皮膚的清潔,減少家長洗尿布的麻煩,還可訓練寶寶膀胱儲存功能及括約肌收縮功能。因此,在寶寶滿月前後就應把大小便。

家長要注意觀察寶寶的排便需求。多數寶寶在大便時會出現腹部鼓勁、臉發紅、發愣等現象。當出現這些現象時,我們就試著給寶寶把便。並且,一般在寶寶睡醒及吃奶後也要及時把便,不要把得過勤,否則易造成尿頻。

在把便時,姿勢要正確,使寶寶的頭和背部靠在大人身上,而大人的身體不要挺直。把便時,給予寶寶其他的條件刺激,如“噓噓”聲誘導把尿,“嗯嗯”聲促使其大便。

6種抱寶寶的方法

1 情緒不好時——麵向裏豎抱

當寶寶情緒不好時,嘈雜的外部環境和視聽覺刺激,會讓他感到有壓力。

2 學說話時——和媽媽麵對麵交流

在和媽媽聊天的過程中,寶寶可以逐漸完成對詞彙呈的儲備。

3 醒著時——麵向外豎抱

這種抱姿使寶寶的視野範圍和媽媽保持一致,有助於媽媽隨時將自己看到的景象描述給寶寶。

4 困倦時——躺在媽媽的臂彎裏麵

為了讓寶寶舒適地入睡,媽媽盡量用臂彎給寶寶架設一張小床。

5 哭鬧時——趴在媽媽懷裏

當寶寶哭鬧時,媽媽可以試著讓寶寶趴在懷裏。哼唱一首簡單的童謠,並和著節奏輕輕搖晃寶寶。

6 學走路時——給寶寶支撐

寶寶剛開始學走路時,腿部力量還不強,因此媽媽最好助寶寶一臂之力,用雙手給寶寶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