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拾貝
作者:向端四 向良羽 向又新
毛澤東對嶽母楊老夫人的關愛親情
1949年8月,長沙和平解放後,楊開慧烈士的胞兄楊開智將母親楊老太太的情況電告毛澤東。毛澤東欣慰不已,當即回電致意。8月10日,他寫信給楊開智:“來函已悉。老夫人健在,甚慰,敬致祝賀。岸英、岸青均在北京。岸青尚在學習。岸英或可回湘工作,他很想念外祖母。我身體甚好,告老夫人勿念。”
9月,王稼祥的夫人朱仲麗回湘省親,毛澤東即托朱仲麗給楊老太太捎去一件皮襖,同時附有一封信:“楊老太太:你們好吧?現在托朱小姐之便,前來看望你們。一件皮大衣是我送給您的,兩件皮料是送給開智夫婦的。毛澤東 一九四九年九月十一日。”
朱仲麗看望楊老太太時,轉達了毛澤東的一個口信。她對楊老太太說:“主席想接您去北京,由他親自照顧您老。”
老太太能聽懂普通話和長沙話,但不會說,隻能講濃重口音的平江話回答。她的話由楊開智逐字逐句翻譯。老人緩緩地回答說:“我不去。南京、北京我都去過了,住敷(“夠”之意)噠!”
1950年5月,楊老太太八十大壽,毛澤東提前派長子毛岸英回湖南給外婆拜壽,並由毛岸英親自轉交了一封親筆信。信雲:“楊老太太尊鑒:欣逢老太太八十大壽,因令小兒回湘致敬,並奉人參、鹿茸、衣料等微物,以表祝賀之忱,尚祈笑納為幸。永祝康吉!毛澤東江青 一九五O年四月十三日。”
毛岸英的到來使楊老太太十分高興。她對外孫說:“別看你爸爸是個大人物,他也有顆平常人的心。”她還說:“過去我常給他做些好吃的,現在不能做了。”毛岸英向外婆問長問短,轉達其父對老人家的問候和敬意,使老太太獲得很大的安慰。
1951年,毛澤東又派次子毛岸青回湘,探望外婆及親友。
全國供給製改為薪金製後,毛澤東按月給楊老太太寄去生活費,從未間斷過,一直到老人去世。
1960年楊老太太九十壽慶,毛澤東聽說楊開慧的堂妹楊開英要回家鄉,便給楊開英寫信,並交錢給她,囑其代購禮物賀壽。信曰:“開英同誌:楊老太太(岸英的外婆)今年九十壽辰,無以為敬,寄上二百元,煩為轉致,或買禮物送去,或直將二百元寄去,由你決定。勞神為謝!順致問候。毛澤東 一九六O年四月二十五日。”
1962年春,毛澤東又叫毛岸青、邵華夫婦回湖南看望外婆,並為母親祭掃陵墓。毛岸青、邵華雙雙回到長沙,帶去了其父親對親人的問候。
1962年11月,楊老太太在長沙謝世。噩耗傳來,毛澤東十分悲痛,隨即發出吊唁函,以表哀悼,並寄上500元,作為楊老太太的安葬費。信雲:“開智同誌:得電驚悉楊老夫人逝世,十分哀痛。望你及你的夫人節哀。寄上五百元,以為悼儀、葬儀。可以與楊開慧同誌我的親愛的夫人同穴。我們兩家同是一家,是一家,不分彼此。望你節哀順變。敬祝大安。毛澤東 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十五日。”
字裏行間,可以體會到毛澤東對楊老太太的牽掛和關懷,對夫人楊開慧的思念。
(摘自《湘潮》向端四 向良羽 向又新/文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