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
直到長大以後,才懂得你不容易。
每次離開總是,裝著做輕鬆的樣子。
微笑著說回去吧,轉身淚濕眼底。
多想和從前一樣,牽你溫暖手掌。
可是你不在我身旁,托清風捎去安康。
時光時光慢些吧,不要再讓你變老呐。
我願用我一切,換你歲月長留。
一生要強的爸爸,我能為你做些什麼。
微不足道的關心收下吧。
謝謝你做的一切,雙手撐起我們的家。
總是竭盡所有,把最好的給我。
我是你的驕傲嗎,還在為我而擔心嗎。
你牽掛的孩子啊,長大啦~~~
感謝一路上有你······”
聽著耳機裏的歌聲,淩風眼睛慢慢的濕潤了,本來是調的是歌曲隨機播放,一首《父親》。似乎歌聲勾勒出了自己即將見到的父親的樣子了,偉大的父親啊。隨著汽車的行駛,慢慢的要接近自己的家鄉了,那個小山村,生他養他的地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地方。自己的父母家人就生活在那差不多與世隔絕的山村裏麵。家家戶戶養著雞鴨鵝、豬圈裏麵總是少不了一兩頭大肥豬。早上去圈養的雞鴨鵝休息的地方撿幾個蛋,然後拿出糧食喂食一下下蛋的家禽們,等家禽吃飽喝足後再讓小孩子趕出去放養。順著屋頂的炊煙嫋嫋,合著清晨的蒙蒙霧氣,小村裏麵充斥著一種寧靜而悠遠的安詳的氣息。等著太陽越過山頂照射到村子裏的時候,村民們早就去了地裏田間,屋子裏就剩下老人小孩了。老人們聚在一起聊聊天,也把自家的小孩帶過來聚在一起玩玩。不時也有小孩哭著過來找自己的爺爺奶奶告狀,小嘴述說別的小孩玩遊戲的時候不講理、自己的小發現,欺負他了,但是小孩總是笑得比哭的多,而且多的多了。玩著玩著就哭了,哭著哭著就笑了。中午到了,老人們還能做飯的都回去做飯了,畢竟年輕的人都去了城市裏麵,下地田間的也是四五十歲的中老年了,隻不過小村的人壽命平均都在九十歲,這也許是山村和城市之間唯一驕傲的地方了吧。所以七十歲以上才算老人,就該在家享福了。就這樣一家老老少少圍在一張桌子麵前吃著飯、說著話、聊著天。細嚼慢咽,山村裏麵是沒有那麼多的急事的。村民的性子始終是緩緩悠然的,而且老人僅剩的牙齒也不允許吃的太快了。小孩的心思也沒有在吃的上麵,想著山上的鳥窩、氹裏的魚洞呢。就這樣聊著天、吃著飯。午飯過後,村民們有的沒有做完自己田間的事情的就繼續去做去了,做完了的也自己去找點事做,看看地裏的莊稼、拔拔田間的雜草、或者在自己家裏陪陪八九十歲的父母。
五六十歲的兒女、八九十歲的父母,坐在一起曬曬下午的太陽,老人們慢慢的聊著天,一群老人的眼睛裏麵倒映著接近一個世紀的滄桑與智慧,可眼睛露出的神光卻平和高遠,用一種古井不波的語氣平淡的述說著年輕時候的驚心動魄,老了可沒有那麼多的利欲熏心、勾心鬥角、老人們太累了,不然也不會呆在這個寧靜的村莊。到了晚上,村民們把放養的牛羊歸圈。叫小孩去把那些還在田間地裏找食的家禽趕回來,再煮點稀飯、合著自己家醃製的鹹菜什麼的,飯桌上的食物都非常簡單、也沒有那麼多的大魚大肉,就是一些粗茶淡飯,大多數時間下飯菜就是一小碟鹹菜加一個鹹鴨蛋什麼的,就味道而言,大多是比不上城市裏的那些哪怕是簡單的快餐的,但是每個人都吃的很開心,小孩是除了玩其它都不在意,老人是品的那一份簡簡單單,不論小孩老人,吃個一大碗飯是不成問題的。遇見天氣熱的時候,村民就每家拿著一卷涼席,跑到山頂去納涼,山也不高,大多就一百米不到。小孩子依然在老人旁邊打打鬧鬧,嬉笑怒罵,似乎他們的世界永遠那麼的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