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5 房地產難言反轉(1 / 2)

2015 房地產難言反轉

公司產業

作者:譚忭

未來10—20年,中國將進入“印股票促增長”的時代。

萬科前高級副總裁毛大慶的出走,被解讀為中國房地產市場變涼的又一個信號。

很難說是悲觀的氛圍讓2015開年數據慘淡,還是慘淡的開年數據加劇了氛圍的悲觀。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1-2月,全國商品房銷售麵積8764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6.3%;商品房銷售額5972億元,同比下降15.8%。曾經一直唱多的任誌強也“鬆口了”、認為房價迅速回升不太可能,“估計到2016年四季度後才有可能從投資的負增長變成正增長。”

伴隨著2014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幅大幅回落將近10個百分點,無論是房地產投融資、銷量、房價還是行業景氣指數都幾乎達到了房地產行業市場化以來最差的數據。

“2015年中國房地產市場投資增速下降是一定的,但下降幅度可能會縮小”,同策谘詢張宏偉向《英才》記者表示。

資深財經人士劉曉博認為,未來10—20年,中國將進入“印股票促增長”的時代,房地產行業已經被透支,間接融資方式也走到了極致,企業負債率接近世界之最,無法再加杠杆。變化總比計劃快,今年政策、市場、企業該如何麵臨房地產的大變局?

剛需仍旺

數據差,政策麵卻有鬆綁之意。隨著限購的大範圍退出,930房貸新政以及新一輪降息周期開啟,仍有不少人對今年的房地產市場抱有希望。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認為相較於2014年,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2015上半年會出現一個環比正增長態勢,到了下半年則有房價同比正增長態勢。”

經濟學家馬光遠亦直言:“政府與房地產的感情不屬於經濟學的範疇,屬於愛情學的範疇,如果在中國有一種愛是真愛,那麼一定是政府對房地產的愛。”

政府的反應正在印證馬光遠的說法。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總共有四處提到了房地產政策,一是將穩定住房消費作為促銷費的重大舉措之一;二是繼續加大保障房建設,今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安排740萬套;三是明確住房保障逐步實行實物保障與貨幣補貼並舉,把一些存量房轉為公租房和安置房;四是在房地產政策上,強調堅持分類指導,因地施策,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支持居民資助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很顯然,這樣的政策與過去對房地產的限製和調控手腕完全不同,政府正以積極的姿態,來托舉下行中的房地產。

“隻要今年房地產的投資增速能保持在5%-15%之間,今年GDP實現7%的增速應該沒問題。”一位資深銀行經濟學家認為,這樣的投資增速可以達到,他向《英才》記者表示,中國房地產行業當前的形式酷似上世紀70年代的日本,從年齡結構來看,當前25-35歲的年輕人仍舊是購房主力軍,剛性需求仍舊旺盛,這樣的樂觀態度可以至少保持到2020年。

非一線城市壓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