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長城資產 掘金新常態(1 / 2)

長城資產 掘金新常態

金融資本

作者:楊旭然

2014年,長城資產完成了對證券、銀行平台的收購重組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基本形成了全牌照“金控”布局。

中國經濟“新常態”船到橋頭,傳統企業增長放緩,產業結構麵臨調整。眾多傳統產業愁眉不展,而對於AMC(金融資產管理公司)來說,這又是一個發揮優勢、大有作為的曆史機遇。

“新常態對AMC發展是一個重要戰略機遇期。這是由我們自身的功能和特點決定的”。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總裁張曉鬆對於新常態下AMC的發展充滿自信。

公司的增長數據佐證著張曉鬆的信心:整個2014年,長城資產全年實現集團撥備前利潤118億元,同比增長22%;年末集團總資產2756億元,同比增長80%;淨資產407億元,同比增長51%。進入經濟新常態後,長城資產仍然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尤其是不良資產經營主業收入占比高達76%。

早在1999年,國有銀行股份製改革之前壞賬高企,中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臨危受命組建之際,其化解金融風險的基本職能就已經定型。16年間四大AMC快速發展,營收規模、資產總量快速增長,也證明了所謂“不良資產”中並不缺乏“富礦”,經過輸血、重組、盤活之後,不良資產仍可轉化為優質資產。

對於長城資產這方麵的能力,張曉鬆總結為“化解金融風險的專業優勢”。

同時,經過多年發展,包括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在內的四大AMC,都已經形成了金融領域的多牌照混業經營的局麵,金控集團的雛形已經顯現。金融業綜合經營的推進,讓AMC有機會在經濟的“順周期”經營方麵取得更大的進展。

“進可攻、退可守”,張曉鬆對《英才》記者說,“長城資產會適應新常態、融入新常態,為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服務。”

金融穩定器

“金融穩定器”是張曉鬆經常提及的名詞。這不僅是他對於AMC業務的社會價值預期,也是整個AMC行業的重要內涵。

張曉鬆認為,新常態下經濟增速放緩,各類不良資產增多是必然現象。這不僅來自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還包括過剩產能行業、房地產行業、地方融資平台等方麵的各類不良資產,這些不良資產會給經濟發展帶來不容忽視的風險。

在經濟放緩的過程中,資產管理公司將這些“風險因子”進行接管、盤活,就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國民經濟的不穩定因素,起到“穩定器”的作用。根據張曉鬆的介紹,自長城資產成立至今,已累計收購管理和處置各類不良資產8000多億元,先後經曆了經濟周期的不同階段,涉及了幾乎所有行業、包括不同產權性質的大、中、小各類企業的債權、物權、股權等各類資產。

在不良資產的處置過程中,長城資產摸索出了一係列精細化運作的模式。對於各類資產,實施分類處置的基本原則,按“價值可實現程度”對不良資產進行科學分類,及時處置貶值資產,並運用多種金融手段挖掘、做大有升值潛力的資產。

“對於這些有升值潛力的資產,我們通過置換、嫁接、整合,以及追加投資、債轉股、借殼上市等方式,深度挖掘和提升其潛在價值”,張曉鬆表示。

此前,有人稱AMC為“金融禿鷲”,靠企業的“屍體”來生存發展。但在經過16年的發展之後,包括長城資產在內的中國AMC,更像是治病救人的“企業醫院”,真正具備救助價值的企業,可以在這所醫院中獲得救治而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