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黃金的權杖(1 / 1)

黃金的權杖

商業觀察

作者:劉紀鵬

美俄的博弈讓中國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必須認清金融新生態中黃金的重要戰略地位。

自牙買加體係確立後,黃金在法律層麵已經徹底退出了國際貨幣體係,但在實際經濟活動中卻依然是活躍的金融投資品種,也是特殊的國家戰略儲備資產。

對於黃金本身而言,天然的稀缺性和穩定性使得其自身具有一定價值,除商品屬性外,黃金在人類社會曆史中曾長期被賦予貨幣價值功能。雖早已非貨幣化,黃金仍發揮著重要職能,是世界上唯一的非負債資產,也是唯一不受國家主權或種族文化限製,並得到全球公認的資產。從流通和支付功能而言,黃金也是世界公認的唯一能夠取代貨幣進行清償結算的方式。

因此,黃金能夠成為一國貨幣的價值抵押和信用保障,也能夠彌補貨幣作為國際儲備的天然不足。在金融新格局、新常態下,黃金能夠成為國家經濟安全的最終防線,在抵禦金融風險、避免經濟危機、對抗貨幣戰爭等方麵發揮更有價值的作用,使國家具有更充分的應對能力與自主權。

2014年,美國對俄羅斯的製裁引發了全球關注,同時也強烈震動了世界經濟。美國作為世界第一黃金儲備國,憑借強大的經濟實力和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使俄羅斯“疲軟”的宏觀經濟遭受了重創。然而,在封閉融資渠道和隔絕於美元體係的雙重壓迫下,俄並沒有坐以待斃,除拋售外彙儲備,大幅提高利率等手段外,俄羅斯開始以驚人的速度大手筆增加黃金儲備,規模達到自前蘇聯解體以來的最高水平。

俄羅斯在當前局勢下“瘋狂購金”的舉動,表麵看似被動,實則別有用心。雖然此舉意在拯救困境中的盧布,但刨根究底,俄確有擺脫對美元依賴,甚至重構世界貨幣體係的戰略野心。無論最終結果如何,俄羅斯無疑是走出了“顛覆”美元國際地位的曆史性一步。

美俄的博弈讓中國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下,必須認清金融新生態中黃金的重要戰略地位。我國目前外彙儲備近4萬億美元,占世界總量近1/3,現有黃金儲備約為1054噸,占全球儲備的3.4%,僅為美國儲備量的約1/8。按照當前金價折算後,我國黃金占外彙儲備比例僅為1%。作為世界第七大黃金儲備國和世界第一大美元債權國,如此低的比例使得我國在國際金融競爭中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

從當前我國的經濟實力與世界影響力來看,我國任何一個舉動,都會對全球市場帶來較大波動。“蝴蝶效應”的形成啟發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購買黃金打壓美元,在美元的地位逐漸受到質疑的今天,這將會是一個提升我國國際地位並挑戰美元長期霸權的雙贏策略。雖然打壓美元將影響製造業,但鑒於我國正向金融大國轉型,壓製美元、提高人民幣地位是滿足國際競爭,爭奪國際定價權的戰略需要,在金融大發展的背景下,能夠化解外彙儲備風險,為我國的崛起奠定堅實的基礎。

中國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還可能超過美國成為第一,但是中國離經濟強國、金融強國的目標還相去甚遠,金融安全問題將是威脅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大問題。而增加黃金儲備應當成為我國金融戰略的核心支柱之一,並作為長期戰略,矢誌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