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孩子良好的習慣,是在媽媽的教育下養成的(1 / 1)

有人這也說過,“有什麼樣的思想,就有什麼樣的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習慣;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有一位教育家還曾經對於一個人的習慣問題做了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說,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一個人養成壞的習慣,一輩子都償還不清它的債務。看來,養成良好的習慣對個人的發展相當重要,習慣的好壞也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孩子一生的很多習慣都來源於媽媽,以及對媽媽各種行為習慣的耳濡目染。孩子正處於人生的初始階段,一切都需要學習,可塑性也強,但自控能力較差。所以,這個事情既是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時期,又是沾染不良行為習慣的危險階段。如果媽媽不適時地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會錯失良機,令孩子養成不良行為習慣。而積習難改,習慣成自然,會給將來的發展帶來難以彌補的缺憾。

龐舫的媽媽很注意對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因為媽媽覺得好習慣可以令孩子受益一生,所以一定不能忽略。

很小的時候,媽媽就教龐舫每天按時起床,每天晚上按時睡覺;龐舫稍大一些時,媽媽就教她自己穿襪子、穿衣服,自己收拾玩具。開始時,龐舫也會耍賴哭鬧,但媽媽都會耐心引導。到上幼兒園時,小龐舫已經養成了自己穿衣、洗臉、穿鞋襪、收拾書包等習慣了,而且每天也能按時起床,時間規律把握得也很好。在幼兒園,老師和同學也經常誇龐舫自理能力強。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如果一個人在孩童時期養成良好的飲食、睡眠、學習、衛生等習慣,將會終生受益;反之,假如養成一些壞習慣,以後要改正過來,就很困難了。

所以,經常陪伴在孩子身邊的媽媽,應該將幫助孩子養成好習慣作為教育的一項重要目標。近代教育家洛克在他的《教育漫畫》中指出:孩子不是用規則教育就能給教育好的,規則總是會被他們忘掉。你覺得他們有什麼必須做的事,你就利用一切時機,給他們一種不可缺少的練習,讓它們在孩子身上固定起來。這就形成了一種習慣。這種習慣一旦形成,就不用借助記憶,很容易、很自然地也會發生作用。

完美媽媽課堂啟示:

啟示一:良好的習慣要在生活細節中培養

對於孩子來說,家庭是他們養成習慣的學校,而媽媽是他們養成習慣最好的老師。要幫助孩子養成各種好習慣,媽媽就要在日常生活細節中時刻注意培養。比如,每天早晨按時起床、按時吃早飯、按時上班上學,晚上按時就寢;家裏保持幹淨整潔,衣服洗完後疊好放好;家裏來客人時,主動熱情地招待;平時講話禮貌、舉止文雅;等等。

媽媽的這些行為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讓孩子也能從中獲得最佳的教養。通過日積月累,孩子的良好習慣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形成。

啟示二:培養孩子好習慣的過程要連續

在培養孩子習慣的過程中,媽媽注意不要有“例外”,一是時間上不要有例外,二是空間上不要有例外。這就是要求媽媽在培養孩子習慣時,要保持養成習慣的連續性,盡量做到天天堅持,中間不要斷開。

比如:媽媽想培養孩子看課外書的習慣,那就要做到每天讓孩子都看一會兒。久而久之,孩子看書的習慣就出來了。

啟示三:好習慣要強化,壞習慣要糾正

當孩子的生活中表現出良好的習慣時,媽媽要及時給予鼓勵,從而強化孩子的習慣行為。比如,孩子將地下的廢紙撿起,扔進垃圾桶裏。這時媽媽就要誇獎孩子愛講衛生。那麼下次再遇到這樣的情況,孩子就會重複這種行為。久而久之,孩子愛講衛生的習慣也會養成。

相反,但孩子表現出不良習慣時,媽媽也要及時糾正。因為壞習慣一旦養成,就會產生自然的驅動力和心理屬性,有時就算沒有外部條件,這種不好的習慣行為也會發生。許多孩子有時不知道自己的習慣不好,但都是控製不住自己而重複這種不良習慣。所以,當媽媽發現孩子有不好的習慣時,一定不要抱有僥幸心理,而應及時糾正,將壞習慣的苗頭提早剔除。

媽媽手記

每位媽媽都希望自己有個好孩子。什麼樣的孩子是好孩子?有好習慣的孩子就是好孩子,是走遍天下都讓媽媽放心的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要從日常生活做起,所以媽媽要在日常生活中重視自身的榜樣作用,再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培養他們良好的行為習慣。隻要能持之以恒地從細微處要求,就能達到有效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