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5章 拒絕嬌慣,做一個理性愛孩子的媽媽(1 / 1)

就像植物生長需要土壤一樣,孩子成長也需要土壤,這個土壤就是愛。但是,媽媽能否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給予孩子理性的愛?這是個值得媽媽們深思的問題。

媽媽對孩子的愛完全出於一種本能,但這種愛的科學有否則決定著孩子今後能飛多高、走多遠,能否擁有一個健康、幸福的人生。這就需要媽媽在教育孩子過程中注意運用科學、理性的教育方法。隻有這樣,才能培養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趙卉的媽媽自從趙卉上幼兒園起,就規定她的小襪子、小手帕要自己洗;從小卉4歲開始,每天就需要和媽媽一起打掃衛生、倒垃圾。5歲以後,小卉要去職工食堂為全家人打飯。而且,每次媽媽都不會告訴她應該買什麼,都是小卉自己看著決定。開始時,趙卉不是買多就是買少,媽媽也不批評她,而是提醒她要買合適的量。不久,趙卉就自己摸準了全家人的飯量,買來的飯菜剛好能吃完。趙卉6歲後,媽媽就讓女兒單獨到附近的商店選購日常生活用品。

趙卉的乖巧懂事讓認識她的叔叔阿姨都十分讚賞,他們總是用羨慕的語氣對趙卉的媽媽說:“你的女兒真懂事,你把孩子教育得真好!”

給予孩子愛,這是任何一個媽媽都可以做到的。正如前蘇聯大文豪高爾基說,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的事情,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就是一樁大事了,也需要有才能和教育的知識。然而很多媽媽對孩子過分溺愛、嬌慣,對孩子百依百順,事事包辦代替,毫無原則地遷就,結果使孩子養成了自私自利、膽小怕事、事事以自我為中心等不良個性。而且,由此還會出現孩子叛逆、難管等問題。

其實,媽媽在愛孩子時要學會藏起一半愛。這並不等於是割去了一半愛,而是更理性、更科學地愛孩子,這也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該孩子自己做的事,就讓他自己做;孩子能自己決定的,就盡量讓他自己決定。媽媽要做的,就是給予適當的指導和鼓勵即可,無需為孩子代勞太多。隻有這樣的愛,才能讓孩子逐漸學會自己做事、自己處理問題,讓孩子獨立、健康地成長。

完美媽媽課堂啟示:

啟示一:愛孩子要把握好“度”

愛孩子是媽媽的天性,但要把握一個“度”。有些媽媽對孩子的愛缺乏理智,隻是一味地滿足、遷就,這是一種不恰當的愛——溺愛。這種看似是愛孩子,其實是在害孩子。溺愛是家庭教育的最大陷阱,也是造成孩子長大後一事無成的罪魁禍首。

所以,媽媽在愛孩子時,應該把握好一個愛的“度”,積極培養孩子獨立活動的能力,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處理,絕不要包辦代替。這樣,孩子才能逐漸具備得心應手地解決問題的能力。

啟示二:不給孩子搞特殊待遇

有些媽媽天天圍繞著孩子轉,甚至是無條件地犧牲自己,對孩子過度關注,經常給孩子搞特殊待遇。比如,孩子說今天中午的飯不合口味,媽媽馬上去給孩子做合他口味的飯菜。

其實這樣並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反而會讓孩子形成嚴重的自私心理,進入社會後也難以很好地適應。所以,媽媽應讓孩子具有平常心,讓孩子在互相關心、互相尊重中健康地成長,擁有自信、開朗、豁達、積極的性格。

啟示三:別對孩子限製太多

有些媽媽對孩子過於嬌慣,不許孩子這樣不讓孩子那樣的,對孩子限製太多。

媽媽對孩子的過多限製,會漸漸扼殺孩子的動手能力,抑製孩子的創造力,毀滅孩子的潛力,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唯唯諾諾,還會產生過度的依賴心理。這樣的孩子,即使以後走上社會,也隻會成為一個平庸無能的人。

媽媽手記

媽媽的愛,是孩子成長的動力和源泉。然而,媽媽對孩子一定要懷著帶有嚴格要求的理性的愛,千萬不要嬌慣姑息孩子、過分遷就孩子與寵愛孩子。要有理智,有“分寸感”。隻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自立能力、有獨立思考能力的孩子,才能把孩子培養成為品行良好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