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別讓冷漠自私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1 / 2)

冷漠、自私,其實都是一種情感的萎縮。在冷漠、自私的背後,通常是愛與被愛的缺乏。一些孩子之所以會表現得冷漠、自私,與媽媽的教育是分不開的。因為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裏沒有兄長弟妹和他玩耍,好玩的東西、好吃的食物,媽媽都會盡著他;圖書、玩具,也是他個人所有。在這種環境下,孩子就會覺得媽媽為自己做什麼都是應該的。再加上當今兒童普遍缺乏集體生活的體驗,不會處理自己和他人的關係,因而也更容易表現出自私的一麵。

如果媽媽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冷漠、自私不及時補救、正確引導,隻能使他們獨占、自私的意識膨脹,自私意識不斷增強。這樣的孩子,以後走上社會也會自私自利,隻是索取、不知付出,看不到世界上美好的東西,體會不到人與人之間關愛的真情,難以擁有正常的人際交往,自然也難有什麼成就。

13歲的蕭凱成績很好,每次考試都會排在全年級的前三名,還榮獲過全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二等獎。然而,蕭凱卻不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孩子,最近老師還特意給他的媽媽打電話聊起蕭凱的一些表現,其自私冷漠的程度讓人吃驚。

老師給蕭凱的媽媽反應,在班級裏,蕭凱隻和班上兩三個成績最好的同學玩,成績差的同學他一概不理。老師讓他幫助其他同學,他全當“耳邊風”。一次,老師找蕭凱談話,蕭強終於向老師吐露心聲:“他們都是班上成績最差的學生,都是垃圾。我就是幫了他們,他們的成績也不會進步。偶爾一兩次成績好了有什麼用?我何必浪費時間呢?”

而且,蕭凱說這些話的時候表情極其認真平靜。老師向蕭凱的媽媽坦言,自己教了近10年書,從沒有碰到過這樣的學生,這個10多歲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世故成熟,遠遠超過了這個年齡所應該有的善良和純真。

教育專家認為,孩子的自私和冷漠通常都可以折射出一個孩子的家庭教育狀況。如果孩子生活在一個不夠溫暖、團結、快樂的家庭中,就容易形成很多不良的個性心理。因此,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一再建議:“要教育孩子心目中有別人。”所以,媽媽在平時教育孩子時,就應該利用生活中的各種事情,有針對性地培養孩子熱情、友愛、樂於分享等美好的品德。

當然,要改變孩子已經形成冷漠、自私等心理,可能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媽媽不妨從各種小事開始,比如,每天多鼓勵孩子問候一聲家人、多給朋友一個微笑、多為集體做一件好事、多看一眼今天明媚的陽光,等等。這樣做,都可以令孩子逐漸得到愛與熱情所帶來的充實和快樂,從而逐漸淡化自私、冷漠的心理和行為。

完美媽媽課堂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