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1章 不聽話的孩子,並不就是壞孩子(1 / 1)

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能在孩子麵前樹立起威信,希望自己說出的話、發出的命令,能在孩子那裏發揮作用。然而,很多孩子就是不給媽媽這個麵子,要麼哭鬧,要麼頂嘴,要麼聽到批評就摔門而去。於是,在媽媽眼裏,“不聽話”這三個字幾乎成了壞孩子的代名詞。孩子不聽話,也成了媽媽的一塊心病。

而麵對“不聽話”的孩子,多數媽媽的第一反應就是采取責怪、訓斥、強製,甚至打罵的懲罰性措施。然而,這些措施並沒有正麵效果,反而讓孩子更加叛逆、不聽話。

其實,麵對孩子的不聽話行為媽媽不要著急,而應先保持心平氣和,找到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孩子不聽話既有有害的一麵,比如以自我為中心、學習成績下降等;但也有有益的一麵,比如思維活躍、創造力強等。所以,對於孩子不聽話行為中的消極因素,媽媽一定要堅決處理;而對於“不聽話”行為中的積極因素,媽媽不僅不要強製、扼殺孩子的個性,反而還應適當“聽之任之”。

周末,媽媽和宋佳兒去街上買了些橘子回來。還沒上樓,佳兒就嚷著要吃。媽媽就勸女兒回家再吃,可她不依,非要解開口袋的繩子動手拿。媽媽沒同意,拎著袋子就上樓了,不料佳兒蹲在外麵就放聲大哭起來。

媽媽有點心軟,想下去把女兒領上來。可是媽媽了解女兒的脾性,隻要稍有遷就,她就會得寸進尺,更加放膽。於是媽媽就決定“教訓”佳兒一下。

佳兒在一陣歇斯底裏的哭喊之後,慢慢地一層層上了樓。進門口,眼淚汪汪地站在門口,媽媽佯裝不看她。不一會兒,佳兒就怯怯地挪著步子靠到媽媽跟前,極為誠懇地向媽媽認錯:“媽媽,我不要橘子,我錯了。”一陣冷處理之後,媽媽這才表情嚴肅地問她錯在哪兒,直到她認識清楚為止。

整個下午,佳兒都像是變個人似的,很自覺地按照媽媽的要求看書、寫字,還十分主動地把客廳都收拾幹淨。為了表揚女兒,媽媽在她的“思想表揚欄”內貼了一麵小紅旗。同時,為了讓她知道今天不聽話的錯誤,另外又貼了一麵小綠旗,並寫上日期。

孩子不聽話有時的確讓媽媽很抓狂,但這並不代表孩子就“壞”,就無可救藥。隻要媽媽教育方法得當,孩子是完全可以改正缺點的。

當然,孩子不聽話有時也未必是壞事。作為媽媽,如果總希望孩子能夠聽自己的話,這種“聽話教育”就會造成孩子在性格上的依賴,限製孩子自主發展,扼殺孩子的創造精神,對孩子的成長貽害匪淺。所以,對於孩子“不聽話”的問題,媽媽一定要科學對待。

完美媽媽課堂啟示:

啟示一:堅決製止孩子的不良行為

當孩子出現“不聽話”的不良行為時,媽媽有必要讓孩子知道,媽媽既是友善隨和的,同時又是有權製止他們的無理取鬧行為的。媽媽不能一貫縱容孩子,這樣孩子將不會有滿足感。告訴孩子,任何時候都要講道理,不能為所欲為。否則,寵壞的孩子走上社會後也難於與他人和睦相處。媽媽若堅持一貫要求,孩子也會逐漸學會控製自己、約束自己的不當行為。

啟示二:多引導,少指責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難免犯錯,“不聽話”,對此,媽媽過多地指責和批評隻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長此以往,孩子也容易形成“我不對”、“我不行”的自我否定的心理定勢。做事也會缺乏判斷力和創造性。

因此,麵對孩子的錯誤和“不聽話”行為,媽媽應多給予引導,多為孩子講清道理,少指責、批評,甚至謾罵。這樣才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究竟錯在哪裏,也更容易改正錯誤。

啟示三:給孩子留一些自主空間

人以類聚、物以群分,孩子們與大人很難有共同語言,他們的玩耍、傾訴對象通常也是夥伴們。因此,有時孩子專注於感興趣的事情而忽視了媽媽的話,這也在情理之中。所以,媽媽可以適當地給孩子留些屬於他們自己的空間,這樣孩子才有機會和膽量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果他們的恰當行為能得到及時的稱讚,對他們的成長也是大有裨益。

媽媽手記

孩子不聽話是個讓媽媽頭疼的問題,但這並不代表孩子就是“壞孩子”。對於孩子的不聽話行為,媽媽要區別對待。錯誤不當的行為,媽媽要及時製止,並給予引導;而對於一些頗具另類、有創造性的行為,媽媽不妨適當允許和鼓勵孩子進行,因為這對培養孩子的勇氣、信心、創造力等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