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太清知客(二)(2 / 2)

瑞傑說完便將包裹卸下來,打開朱漆斑駁的釵戒寶函,裏麵露出一並漆黑的古劍。瑞傑提緊了鼻子嗅識一下,是一種淡淡的腥味,將古劍拿出來放在桌子上:“道長,請您辨認一下,此為何物?”

嶽崇岱盯著古劍,眉頭緊皺,將劍握在手中,輕巧而厚重,才知是骨質的。劍長一尺八寸,寬約兩寸,劍柄鑲著紅綠相間的綠鬆石,在劍身靠近握柄之處刻著一行奇形怪狀的文字。

骨劍輕靈,烏黑發亮。劍刃處輕薄,似有鋒利,劍身上卻溢滿了暗色的骨紋。嶽崇岱仔細看了良久,臉色愈發凝重起來,骨劍握在手中,周身的血液似乎流動加快了一般。

“這不是技擊之劍!”嶽崇岱沙啞著嗓子低沉道:“此為令箭信物,為夔骨所製,上麵的銘文亦不是契丹楔形文字,而是象形文字!”

瑞傑心下驚詫,同是在洞穴中所得的兩把古劍,一把上麵刻著契丹古文字,另一把卻刻著象形文字?是巧合還是其中有什麼玄機?

“道長,您為何說這是一把令箭信物?”

“瑞戒子,這把劍保存完好,卻是夔骨所製,顯然並非是用來殺戮的,而是裝飾用劍。上麵的文字我雖不熟悉,但背麵卻畫著一隻獨腳猛獸,其字形甚像夔字,故有此判斷!”

瑞傑信服地點點頭,老道說的句句在理,不由自己不信。

“上麵的文字您可認出是何意了麼?”

嶽崇岱將骨劍放在桌子上,微閉著雙目沉聲道:“此種文字介於大篆與楔形文字之間,又發現與閭山,依照常識判斷,定然與閭山的曆史有關聯,不過,恕我眼拙,我認不出此為何意。”

瑞傑不想再為難老道,既然他已經辨認出是“夔骨”所製,已經十分不易,便淺笑道:“道長,多謝您的教誨!”

嶽崇岱淺笑一下:“可惜大師突然升天,否則這骨劍上的文字定然能夠識破,天機還要掩藏到何時才能休止?”

“道長,您所言的封鎮是何意義?”

嶽崇岱笑道:“此為驅妖辟邪之法,道家南宗又符篆之術,以符篆封之。閭山所言的封鎮則不同,黃帝一統九州,天下大治,遂遊走萬裏河川,察看天意,分封五大鎮山,此封鎮約為鎮山神妖怪,祈福百姓風調雨順。”

“哦!”瑞傑心下了然,卻又想到即是如此,洞穴之內為何以八顆頭顱懸鐵劍做成祭祀形狀?而骨劍所在的洞穴卻有那麼多的兵將屍骨?更為蹊蹺的是,洞穴出口的地道塞滿了人頭骷髏,該是殺伐所致,從哪點也看不出是祈福之意!

“道長,弟子還有一事不明,您是否知道仁安之年號?”瑞傑忽然想起封住洞穴入口懸崖上的巨石所刻的文字來。如果洞穴內的屍骨乃是更為古老的民族部落,他們為何會用漢字紀年?難道這骨劍與其主人不是同一時代的?

嶽崇岱微閉著眼睛,盤算了半晌,才驚疑地問道:“你在閭山發現的此年號?”

瑞傑點點頭:“是仁安二十年!”

“瑞戒子,我知道骨劍是何人的了!”嶽崇岱忽的站起身將骨劍拿起來又仔細辨識了一番,驚駭道:“此為渤海國的鎮海夔龍劍!你說的仁安正是渤海國的年號,距今千年矣!”

鎮海夔龍劍?瑞傑心下一顫:好霸氣的名字!不過這件是骨頭做的,沒有太大的使用價值。瑞傑思索了一下:“道長,上麵的字難道是渤海古文字?”

“嗯,如果我猜測不錯的話,文字的是兩個字:武藝!”

“何以見得?”瑞傑驚異地看著骨劍上麵如同花紋一般的文字問道。

嶽崇岱捋了一下胡須:“瑞戒子,渤海國當年可是與隋唐比肩的大國,你所言的仁安二十年正是大武藝貴為國王的年號!你看這正反兩側的文字,一深一淺,夔字較淺,顯然是打磨所致,象形文字比較深,應該是後刻上去的!”

說實在的,瑞傑自從得了這把骨劍從來沒有仔細觀察過,至於上麵的文字花紋之類裝飾全然不知。經過嶽崇岱一提醒,才正眼仔細看了一番,果然如他所言,骨劍上的暗紋也看清了,兩側劍身上麵淺刻著兩條淡淡的夔龍紋!

“此劍出自閭山,難道那裏是渤海國的領地?”瑞傑疑惑道。

“渤海國麵積龐大,包括東北大部和遼東半島,直達朝鮮半島,不過能在閭山發現它,該是一大奇跡!”嶽崇岱凝重地看著瑞傑:“此物到底有何作用我尚不知道,不過洗塵大師所言的巫劍卻是殺伐之物無疑。”

一處洞穴,兩個古國!瑞傑也凝重地點頭不語,正在此時,忽聽百米之外響起一陣雜亂的腳步聲,仔細辨識了一番,才感到一種熟悉的聲音。小彌到了!瑞傑心下一凜,收起了骨劍裝在釵戒寶函裏,打好了包裹笑道:“道長,多謝您的教誨,我的朋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