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創新驅動的生動樣本(1 / 2)

創新驅動的生動樣本

聚焦

作者:奚曉陽 李坤

編者按:2015年1月9日,李克強總理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指出:“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使中華大地處處充滿無限生機和創造活力。”貴州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要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又好又快發展,必須依靠創新支撐。貴州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謝曉堯教授領銜的貴州省信息與計算科學重點實驗室,其理論探討與科研運用已步入全國領先行列,是大數據時代貴州創新驅動的排頭兵。

“中國下一代互聯網Web服務器”、“貴州省高速公路聯網收費費額計算高性能計算平台”、“麵向西部基礎教育資源雲存儲與工程雲計算平台”……在貴州師範大學田家炳大樓實驗室,一組組整齊排列的網絡服務器指示燈閃爍不停,標牌格外醒目。這是貴州省信息與計算科學重點實驗室的“中樞神經”。

這個位於師大老校區的重點實驗室,包括了喀斯特地區關鍵信息技術應用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貴州省數字文物遺產保護與研究中心、貴州省智能計算與控製技術工程實驗室等國家級和省級七個方向的研究團隊,承接了許多省和國家的重大項目,包括貴州省唯一的CNGI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創新性、實用性、地域性、開放性、前瞻性等特征,蘊含著良好的發展態勢,領軍人正是2012年度貴州省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貴州省政協副主席、貴州師範大學副校長、省信息與計算科學重點實驗室主任謝曉堯。

記者在實驗室看到,科研人員有的在儀器前嫻熟操作,有的在小會議室熱烈討論,有的在後台專注提供技術服務支撐……這支勇於擔當的科研團隊,顯然是大數據時代貴州創新驅動的排頭兵。

構築信息技術科研高地

作為一家省級重點實驗室,通過運用計算機科學、數學、網絡與通信、統計學、考古學和生物學等諸多學科的理論和研究方法,主要從事計算理論、工程計算與應用、文物大數據、生物大數據等高新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實驗室起步早,得益於謝曉堯教授對互聯網的高度敏感和研究運用。早在1995年,剛從美國學習結束回國的謝曉堯教授率先把貴州工業大學校園網與中國教育科研網和國際互聯網聯通了,開貴州互聯網運用之先河。

“實驗室的理論及應用為貴州信息產業化建設提供服務,是貴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養應用及創新人才的基地。”謝曉堯教授告訴記者。

一篇題為《CeCaFDB:一個為碳中心代謝流量組學數據提供儲存、可視化與比對分析的大數據平台》的文章,去年底在生物信息學領域世界頂尖雜誌《核酸研究》上發表,文章共同的第一作者,正是實驗室研究組謝曉堯教授的在讀博士生張正東和申鐵副教授。

這篇文章在貴州省在生物信息、生物製造領域影響廣泛。審稿專家認為,文章使研究人員可以有效地查詢和比較代謝流量分布,具有被研究人員高度利用的潛力,表明貴州在相關領域的研究處於國際前沿。

自2007年成立以來,實驗室在交通信息化、信息化基礎教育、基礎理論、信息安全、生物信息、大數據等方麵開展了深入研究。在眾多研究項目中,由實驗室自主研發完成的全省高速公路特大橋梁健康監測與評估預警係統是其中的一大亮點。

有著“橋梁博物館”之稱的貴州,目前高速公路通車裏程超過4000公裏,橋梁眾多,高墩(塔)大跨徑橋梁工程規模大、結構受力複雜,因而養護工作量與成本越來越大,橋梁一旦垮塌,將會對人民生命財產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

為確保橋梁安全運營,實驗室主持的“基於異種傳感信息融合技術的清黃高速公路紅楓湖大橋健康監測係統研究與應用示範”研究,於2006年在紅楓湖特大橋安裝了監測傳感器並投入使用,這個係統是使用無線傳感、光柵傳感、常規傳感信息融合技術實施橋梁健康監測評估的係統,也是貴州首個實時橋梁健康監測評估示範係統。這一項目2009年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一等獎。目前,該項目的多項技術已應用到多個大數據項目中。

數據顯示,實驗室共承擔科研項目46項,總經費1462萬元,其中國家級7項,經費724.36萬元。發表研究性論文被SCI(美國科學引文索引)收錄20篇,EI(工程索引)收錄37篇。其中近十項先後獲貴州省科技進步一、二、三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