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全麵深化改革破冰起航
科學發展 推動跨越 同步小康
作者:陳代軍
今年以來,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把全麵深化改革工作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緊扣銅仁市委先行啟動的36項改革行動計劃,始終遵循“對可立即實施的改革搶抓先機,對需探索實施的改革試點先行,對等政策實施的改革準備先動”的原則,采取“積極探索、重點突破、梯次推進”的方式,穩妥、有序、有效地推進了28項改革任務,並按照需求導向適時拓展改革領域。
縣委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充分發揮“領頭雁”、“火車頭”作用,積極在深化認識、深入調研、統籌調度上表率示範,推動以上率下、形成合力,全縣形成“黨政領導帶頭謀改革、部門鄉鎮合力抓改革、社會各界參與助改革”的良好格局。
率先突破樹典範
2014年,印江自治縣堅持在實踐中積極探索,重點在創優返鄉創業環境、推行並聯審批、規範自由裁量權、實施整村脫貧上先行先試,實現率先突破。
傾心構築創業就業“雁歸巢”。全縣按照“引雁歸、留雁駐、助雁強、推雁飛、讓雁領”的思路,探索建立“雁歸工程”新機製,出台係列創業就業扶持政策。全年發放雁歸人員創業貸款3500萬元,開展雁歸人員創業就業培訓3200人次,塑造了新業鄉田華忠、中壩鄉陳仁傑等雁歸創業帶富典型。
精心製定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工具書”。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規範行政”要求,在“法治印江”建設上改革創新、率先突破。對照違法行為、處罰依據和裁量事實,把30個行政執法部門的3086項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逐一進行細化、量化成8047種違法情形、8047種處罰基準,彙編成6冊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基準“工具書”。通過強化執法人員培訓、強化監督檢查、強化責任追究,推動各執法單位按照“工具書”對號入座、規範執法,有效杜絕了辦關係案、罰“態度款”等以權謀私行為,最大限度維護了社會公平正義,有力助推了依法治縣工作,有效提升了政府公信力。
科學繪製並聯審批“流程圖”。對全縣32個部門行政審批事項進行全麵清理和甄別,取消縣級行政審批事項58項。對全部行政審批項目實施流程再造,逐項設計流程圖示。投資類項目實行並聯審批,審批時限從原來的至少50個工作日壓縮為最多15個工作日,審批項目涉及的申請條件由800多項減少到435項,最大限度壓縮了流程和條件,提升了行政效能。
聚力打造整村脫貧“樣板村”。 全年共整合各類資金2435萬元,集中打造了17個試點村,以峨嶺鎮大石村為代表的首批“整村脫貧”試點村正逐步向小康村邁進。
經濟起跑加速度
印江自治縣堅持改革與發展齊頭並進,圍繞“三措並舉”、“四化進程”,著力在產業發展、園區建設、特色城鎮等領域改革上下功夫。
以現代農業轉型為方向做大主導產業。按照規模化、市場化的現代農業發展方向,大力發展茶葉、食用菌等農業主導產業。圍繞茶葉基地建設、生產加工、倉促物流、市場銷售等上下遊產業鏈開展專門招商,先後引進梵淨山翠峰集團、增榮茶葉機械製造公司等龍頭企業落戶茶葉示範園區,總投資達7.5億元。在木黃鎮建設涵蓋交易區、物流配送區、保鮮倉儲區、綜合服務區的食用菌交易中心,形成完整的供應鏈。2014年全縣共種植食用菌7000萬棒,實現產值4.5億元。
以創新園區建設為依托構築產業高地。創新經開區建設、招商、運營和管理機製,在全省率先製定了招商引資企業物流運輸補貼試行辦法,為園區內從事鞋業生產、電子產品、服裝生產的勞動密集型企業發放物流運輸補貼資金200萬餘元,有效助推以廣東海威特科技有限公司牽頭的凱奇、洲聯等8家電子企業落戶,預計可實現產值1億元以上。
以城鎮建設為載體統籌城鄉發展。積極探索“多規合一”的城鎮規劃模式和小城鎮“五個一”建設模式,將農村納入城鄉規劃建設體係,建立城鄉統一的規劃管理機製,實現城鎮規劃高起點、城鎮建設高質量、城鎮管理高水平的“三高”目標。
以激活市場經濟為支撐突破發展瓶頸。助推國有控股公司做強做大,組建城投集團公司,名下注冊成立電子商務公司、科輝綠色農產品有限公司、美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3個子公司,兼並縣建築公司,整合專項資金注入城投公司,增加了公司資本金和現金流量,提高了公司在銀行的信用等級和貸款承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