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學會傾聽- 先聽後說,聽明白了才能把話說圓滿(1 / 3)

“會說話,我就會聽!”很多孩子,對於“傾聽”總抱有這樣一種不屑的態度。然而,傾聽真的這麼簡單嗎?事實上,有太多會說的人不會聽,他們既不知道“說”和“聽”有什麼關係,也不知道“傾聽”在口才中的重要性,更不知道“傾聽”有那些技巧。所以,讓我們此刻去學學如何傾聽吧!

為什麼要學會傾聽

周曉學習非常積極,每次上課舉手發言都非常主動,特別是上公開課的時候,有時候會突然“冷場”,這時候隻有周曉舉手,為班級和老師挽回了不少麵子。

可周曉有一個習慣很不好,就是特別愛說話,話匣子一打開就關不上,海闊天空說個沒完,有時把提問的老師也搞得很無奈。不讓他說吧,又怕挫傷了他的積極性;讓他說吧,也不能一個問題囉囉唆唆地說個沒完。同學們也是這個感覺,隻要周曉發言,大家心裏就默念:“趕快結束吧,趕快結束吧。”

不僅回答問題時是這樣,周曉與人聊天時也是高談闊論,老遠就能聽到他的聲音,而且隻有他說,不見別人吭聲,如果別人實在忍不住了說兩句,他馬上就把別人的話打斷了,從來不管別人想聊什麼、想聽什麼,他好像從來就沒好好聽過別人說話。

要命的是,周曉完全沒有察覺到這樣有什麼不妥,還自我感覺良好,覺得自己真的是太能說了。

但漸漸地,同學們不再喜歡和他說話了,隻要周曉靠近哪個同學,哪個同學就躲得遠遠的,他的朋友越來越少。

在現實生活中,有許多孩子都不善於傾聽,他們總是急於表達自己,卻不管自己說的話別人愛不愛聽。如果你問他們怎麼不善於聽別人說話呢?他們會這樣回答你:口才,就是要會說。會聽,就不叫口才了。

其實,這些孩子是不知道傾聽的好處,不知道為什麼要學會傾聽。首先,溝通和交流是互相的、有來有往的,隻顧自己說,不讓別人說,別人為什麼要聽你說呢?你又不是在演講和朗誦;其次,如果不聽別人說,你怎麼知道別人有沒有理解你的話呢?能不能接受你的觀點呢?又怎能明白別人在想什麼呢?那種思想的共振和共鳴又從何而來呢?

孩子必須明白,說話的目的不是為了顯擺自己的口才,而是為了交換意見、找到共識、求同存異,是為了尋找談話中雙方思想火花撞擊的樂趣。一個隻會說卻不會聽的人無疑剝奪了別人的這份樂趣,這樣霸道而自我的人是不會受到別人喜歡的。

說和聽是每個人的權利,不管你如何會說,都不能剝奪別人說的權利,這是對別人的尊重。如果被尊重的願望得不到滿足,對方就會對說的人產生反感和抵觸心理,就沒耐心再聽你說下去了。

因此,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我們應該滿足對方的這種心理需要,這是對別人的尊重和欣賞,所以,學會傾聽是比會說更重要的一件事,可以這麼說,會聽才會說。所以,父母就必須幫助孩子了解傾聽的必要性:

1.善於傾聽是收集信息、成就財富的一個好方法

傾聽既是一個聽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的過程,因為“三人行,必有我師”。在聽的過程中可以學到許多新的知識和見解,了解不同的人生態度,接觸不同性格的人,獲得珍貴的信息資料。把這些信息資料加工整理、消化吸收,就能為己所有,轉變成財富。

傾聽是不需要花費任何物質成本而有豐厚回報的一件事,善於傾聽的人都是生活的有心人,既然如此,當然要學會傾聽。

2.傾聽使你的溝通價值倍增

傾聽是一個吸收的過程,善於傾聽的人,必定要有容納和包容的心胸,清空自己,降低自己的姿態,才能更好地吸收別人的經驗,你得到的經驗才是最多的,其溝通的價值也會倍增。

中國有一句老話:“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傾聽還可以為自己解疑釋惑,讓自己走出迷霧。所以,善於傾聽的人比善於說的人得到的要多。

3.善聽能贏得朋友

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善言,能贏得聽眾;善聽,能贏得朋友。”為什麼善聽能贏得朋友?因為傾聽是一種鼓勵,表示你對他人的觀點感興趣,欣賞他人說話的方式,甚至是欣賞他整個人,代表你對對方的尊重和認可。

當別人有煩惱向你傾訴的時候,你認真地傾聽代表著願意為對方分擔痛苦。這樣的傾聽者,對方怎能不把你當做朋友呢?

不懂得傾聽,就不懂得如何說

倩倩來找瑤瑤聊天,倩倩知道瑤瑤喜歡看書,於是問她:“瑤瑤,你最近又看了什麼書?”

瑤瑤說:“我最近在看王國維的《人間詞話》。王國維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我覺得我們的學習也要經曆這三重境界:樹立學習目標,苦苦求索不放棄,最後苦盡甘來取得成績。倩倩,你怎麼看呢?”

“哎呀,你先聽聽我看的書。我最近看了一本漫畫書《火影忍者》,瑤瑤,你有時間看看,可好看了……”

瑤瑤點了點頭:“好,有空咱們再聊!”說完起身走了。

為什麼瑤瑤不想再和倩倩聊下去了呢?是因為她覺得倩倩並沒有用心去聽她的話,對她的話也不是很感興趣,所以覺得再談下去沒有什麼意思。所以,即使倩倩說得再好,瑤瑤也沒有聽的欲望,這樣一來,她的口才就“無用武之地”了。

很多孩子都有過這樣的體驗:當你向對方拋出一個問題或傳遞某種信息時,你希望對方就這個話題能給你一點兒反饋或能夠把這個話題談得更透徹,但對方似乎達不到你的這種期望。他們要麼是就這個問題膚淺地聊一聊,轉而移到其他的問題;要麼是根本就不理睬你的問題,直接去說其他的話題;或者像一個木頭人一樣,根本就沒有什麼反應。

這讓孩子非常掃興和沮喪,他們不禁懷疑:是對方對這個話題所知甚少?還是對這個話題不感興趣?或是口才不好表達不出來?抑或是根本就沒興趣和你交談?如果是後者,那孩子不僅要懷疑對方的知識水平能力和口才能力,更要懷疑對方和你談話的誠意。

然而,孩子卻不知道,真正的、主要的原因都不是以上這些,而是對方壓根兒就沒聽懂你在說什麼,根本就不知道你所期望得到什麼樣的反饋。更糟糕的是,他們還自以為他們聽懂了,所以他們滔滔不絕地表達著他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卻不知道他們早已離題千裏;他們自以為自己很能說、口才很好,卻不知道你早已忍無可忍,想起身離去。

他們並不缺乏交流的誠意,但卻達不到交流的效果。其原因並不完全是因為掌握的談話技巧不夠,而是因為不懂得傾聽。所以,也就不懂得如何表達。

這些不懂得傾聽的人讓談話的另一方很為他們發愁,很想敲敲他們的腦袋問問他們:“你聽懂我說的話了嗎?沒聽懂幹脆就不要說。”所以,我們有必要幫助這些人學會傾聽,擺脫既不會聽又不會說的尷尬:

1.耐心地聽,才能聽得懂

為什麼一些孩子聽不懂別人的話?很明顯的一個原因是沒耐心。別人說的時候,他們東瞧瞧、西看看,摸摸這兒,摸摸那兒,別人說別人的話,他們幹他們的事兒。都沒有認真聽,怎麼可能聽懂別人的話?等別人說完了,他們才回過神兒來:哦,他說完了,該我說了。表麵上是兩個人在談話,實際上是各說各話、毫無交集,根本起不到溝通交流的作用。

還有一些孩子更沒耐心,他們連等你說完的耐心都沒有,就直接打斷你的話:“哎,我那天……”把你說變成他說。不讓別人說完,怎麼可能聽懂別人說話?

2.用心地聽,才能聽得懂

有些孩子在聽別人說話時倒是挺有耐心的,老老實實地坐著,也沒亂動;認認真真聽著,也沒打斷,可惜他們隻是表麵上認真在聽,其實是人在心不在。別人說別人的,他們想他們自己的,他們也走神兒了。等別人說完了,他們也回過神兒來了:“嗯?你剛剛說什麼?”這樣的孩子,也不可能聽懂別人說話。

3.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悟性,才可能聽得懂

以上的兩個原因還隻是表麵的原因。有一部分沒耐心聽、不用心聽的孩子並不是因為不想聽,而是因為他們不理解對方的意思,所以才走神兒的。所以,要想從根本上改變不懂得傾聽這個缺點,必須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悟性和知識麵:別人說什麼,你都能消化理解;別人說什麼,你都能接上話;別人說什麼,你都能把話題延伸、深入。

要想有這樣的境界,不是一天兩天的修煉就可以達到的,必須多讀書、多思考、多經曆、多觀察社會,提高自己的知識和見識,這需要孩子在生活中一點一滴地積累能量。這和想擁有一副好口才一樣,是個任重而道遠的過程,必須從多方麵去努力。

用所有的身體語言來傾聽

慧慧去表哥家裏玩,聽說表哥剛從動物園回來,就讓表哥給他講講動物園都有什麼好玩的動物。

表哥正愁沒人分享他遊動物園的樂趣,一看表妹有興趣,馬上講起來了:“我們先看到了猴子,它們上躥下跳,調皮得很。有的在吃青果,有的在吃香蕉,有的在捉身上的虱子,還有的在樹上蕩秋千。嗬嗬,可好玩了。”

表哥講得繪聲繪色的,慧慧聽得聚精會神:“表哥,你講得太好了,繼續講,繼續講。”

表哥看表妹這麼有興趣聽,講得更起勁兒了:“看完猴子,我們又看到一個黑乎乎的、手長腳短的家夥,慧慧,你猜,這是什麼動物?”

慧慧拍著手說道:“我知道,我知道,這是大猩猩。”

表哥一邊講,慧慧一邊拍手、大叫,有時還跳起來,她覺得表哥講得太精彩了。

慧慧在聽表哥講話的時候並不隻是規規矩矩地坐著,而是調動了所有的身體語言來傾聽。因為傾聽並不是隻用耳朵,否則會導致“左耳朵進,右耳朵出。”真正的傾聽必須是全身心地傾聽,這樣的傾聽才更有效果,也是對說話者的尊重。

有調查結果表明,在與人溝通交流時,語言成分隻占了溝通的很小部分,而肢體語言卻占了很大部分。當你調動了眼睛、嘴巴、手、拳頭、身體、心靈、表情等一切可以調動的感官來傾聽的時候,那你不僅僅是在聽,而是在和說話者互動,那麼,你們之間便是在進行一場有質量的交流。

一位心理學家曾指出:“無聲的語言所表達的內容比有聲語言多得多,而且深刻。”身體是無聲的語言,即使你不開口說話,它也能傳遞信息,使人對你產生印象。你的身體語言會告訴對方你是否對他有興趣、是否在意他對你的看法,而這種態度會直接影響談話的效果。

所以,孩子在傾聽他人說話時要調動一切的身體語言,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克服不好的傾聽習慣,使自己成為會聽的人。

下麵我們就說一說應該調動哪些身體語言來傾聽:

1.眼神

在麵部表情中,最生動、最複雜、最微妙也最富有表現力的莫過於眼神了,作為“心靈的窗戶”,所思所想皆通過眼神表現。你是否在用心傾聽,說話者通過你的眼神就可以觀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