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接觸了《海權論》之後,恩基的視野大為開闊。
運用海軍,一定要用大海的思維而不是用傳統陸戰思維。
倭軍近期在遼東半島的兩次登陸,以及海軍對旅順港的奇襲、封鎖,已經證明了倭國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海權國家,有著大海的思維,積極主動,敢於冒險。
而北方艦隊的拙劣表現,證明了這個國家的海軍建軍思想受到陸權傳統的沉重影響。竟然放敵人艦隊過來,大搖大擺地在任意一個地點登陸。竟然沒有打擊敵人的海上補給線。
眼下,天國危機四伏。北麵的海城附近守軍,麵臨著腹背受敵的困境,第一軍從正麵,剛登陸的第二軍從後方進行打擊,可以預見會有一場大潰退。
而敵人的第三軍已經向自己的防區壓過來,兵力是五比一,十萬對兩萬。北方艦隊沒能保護陸軍,反而得陸軍去保護北方艦隊,真是荒謬!
這些都沒有什麼,最關鍵的是雙方的氣勢不同。敵人連勝數場,越來越猖狂,而我軍屢戰屢敗,士氣蹉跎國威淪喪。
勝利,能逐漸增加信心,失敗,會一點點地減少信心,最終導致信心崩潰。需要有一次勝利來鼓舞全國的鬥誌,這既是軍事需要也是政治需要。
在緊張的氣氛中,恩基召開了一次作戰會議,麾下剩餘的第297步兵師以及第四步兵師的正副師長、參謀長都出席了會議。
恩基做了開場發言:“軍區給我們軍的任務是堅守旅順陣地,死死拖住敵人的第三軍,最大限度地推遲其北上增援海城方向的時間。”
“眼下第三軍正向旅順壓來,我們軍必須要守得住!必須要取得勝利!否則陸軍就完了,北方艦隊也全完了。如何才能更好地守得住,請大家各抒己見!今天一定要形成一個明確的迎敵計劃。”
第四步兵師師長:“古語有雲:進攻就是最好的防禦。我軍何必要防守,敵人隻有我們的兩倍,何不主動出擊?敵人受到我軍的打擊,一定會驚慌失措,抱頭鼠竄。我有必勝的信心!”
其他各軍官也都附和著。
恩基冷笑道:“我請問你,旅順北部地形平坦,而敵人隊形密集,且連勝之下士氣正盛,一部被圍攻必然引起其他部隊的支援,你在哪裏設置伏擊陣地?如何組織進攻?”
“這麼多關鍵細節沒解決好,你的必勝信心來自哪裏?”
第四步兵師師長:“這..”
恩基大吼道:“弟兄們,軍隊再也失敗不起了,這一次必須要勝利!勝利不是靠自我感覺良好的空想得來的,而是靠細心籌劃與流血犧牲換來的!”
第四步兵師師長:“看來,軍長已經有了成熟的方案了。”
恩基:“我的思路就是采用大縱深防禦,最早來自魯道夫上尉的彈性防禦的設想,我結合了我軍的新裝備以及旅順的實際地理情況進行了一些改良。”
“大縱深防禦,也就是節節設防層層扒皮的機動防禦,把進攻的主動性與防禦的有效性結合起來。防禦陣地應該分為四個區域:前伸區、前哨區、縱深區和主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