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組織的卡車車隊早就待命出發,狹窄的道路上擠滿了運兵車,以每小時50公裏的速度把這支援軍中的精銳先頭部隊盡快運到目的地,其餘士兵邁開雙腳向兩翼進行急行軍。汽車運兵的速度是人徒步行軍的五倍以上,很快,運兵車隊就到達了左翼後方十公裏處的第三道防線,卸下了幾十挺笨重的馬克沁重機槍,以及一個團的兵力,然後司機調頭就走,準備趕回去運輸後麵的部隊。
第三道防線建立在很多高地上,牢牢占據了當地的有利地形,戰士們準備在敵軍突破前兩道防線後在這裏居高臨下阻擊敵人。
援軍的快速到來極大地增強了第三道防線的力量,尤其是馬克沁重機槍,恩基把第5集團軍80%的重機槍都緊急運輸到了這裏,極大地增強了這裏的防禦火力。
恩基的戰術構想是把索姆河以南劃定為前伸區,在敵軍大舉衝鋒時,在一線陣地阻擊敵人,在給敵人造成一定傷亡後,守軍主動撤到第二道防線,在那裏繼續阻擊敵人,然後在第三道防線給敵人最大限度的殺傷。然後交替掩護撤退到索姆河沿岸的第四道防線。
然後渡過索姆河,在河的北岸與東岸牢牢控製各個大橋,利用寬闊的河麵來阻擋盟軍。趁盟軍工兵架設浮橋時繼續殺傷敵軍。
然後第5集團軍主力轉移到索姆河北岸的卡爾諾、康布雷附近,這裏是縱深防禦區,利用構築好的十層防線繼續阻擊。等敵人艱難通過了,估計血也接近流盡了。
最後第5集團軍轉移到荷比行省南部的蒙斯,這裏是主戰區,核心陣地,在這裏利用堅固的工事與有利地形與勞師遠征的盟軍進行最後的決戰。
大縱深防禦就是如此,層層設防,層層扒皮,盟軍通過一道防線,身上就多了道口子,通過的防線越多,血流的越多。加速盟軍進攻力量的消耗速度,最終在抵達主戰區前達到進攻頂點,然後一舉擊敗之。
盟軍經過一番激戰後,占領了第一道防線,僅傷亡一千餘人。守軍按照恩基司令的命令進行6個小時的阻擊後,主動後撤到第二道防線,而且是每小時都故意撤走一批部隊,造成一種守軍即將崩潰的假象。
最高指揮部收到了前線告捷的消息,作戰參謀們陷入一片歡呼,真沒想到勝利來的竟然這麼快!按照原來的估算,步兵至少要用三天時間,付出上萬人的傷亡才能突破一線陣地。而事態發展遠遠超出原先的預料。艾克元帥大喜不已,下令留下三個師的兵力防守,其餘12個步兵師馬上向縱深突破。
盟軍士兵們占領陣地後發現很多碉堡原來是假的,根本不是碉堡,隻是一個個土包修築成碉堡的樣子而已,盟軍為了減少傷亡,浪費了大量炮彈,拖延了大量時間。於是,在普通士兵眼中,天國守軍隻會故弄玄虛,而實際上是草包,一擊即潰,勝利就在眼前,許多人的腦海裏甚至聯想起凱旋而歸的畫麵來。盟軍士兵們被狂熱的氣氛所影響,高興地向縱深衝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