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晚上,在朝中功高權重炙手可熱的亨克部長在家裏接待一個剛畢業的遠房侄子。
侄子:“現在的世道啊,真是太壞了,都是那些貪官鬧的!該殺啊,該殺!”
亨克部長微微一笑:“那你覺得應該怎麼治國呢?”
侄子慷慨激昂地說:“皇帝要親賢臣遠小人,任用百姓心目中的賢人,懲治奸臣,以上古先賢之正道駕馭群臣治理天下,何愁不天下大治?”
亨克部長大笑道:“如此是行不通的,看來你這麼多年的書真是白讀了。”
侄子驚愕地說道:“怎麼會?我讀的一直都是聖賢之書,怎麼會行不通?”
亨克部長笑道:“那麼你肯定沒有讀過《北史》了,對不對!”
侄子慚愧地說:“天國文化博大精深,文化典籍燦若星海,侄兒確實沒讀過這本書,此書有何不一樣嗎?”
亨克部長笑道:“記得第九卷為周本紀上,其中第九篇為太祖文帝宇文泰的傳記,其中有一段話為宇文泰向蘇綽請教治國之道的故事,看起來極為有趣。”
侄子被吊起了興趣:“願聞其詳!”
亨克部長:“宇文泰上台後深感治國之艱難,於是就請教蘇綽,二人密談了三天三夜。宇文泰問道:如何才能更好地治理一個國家?”
“蘇綽說很簡單,啟用貪官,然後罷免貪官!”
侄子:“這個人有病吧,難道腦子不好使?”
亨克部長笑道:“宇文泰作為君主,聽到這樣有悖聖賢之道的話自然也十分詫異,就問他原因。”
“蘇綽說啟用貪官的原因是這樣的人好控製,有把柄捏在君主手裏,隨時可以整治。關鍵看對君主忠心不忠心,對忠心的貪官自然要網開一麵,對那些不忠心的貪官,隨時可以以刷新吏治的名義來鏟除之。”
“宇文泰問道,既然如此,為何要用這些貪官呢?為何不用那些清官呢?”
侄子也好奇地問道:“是啊,用清官多好!何樂而不為呢?”
亨克部長笑道:“隻聽到蘇綽說清官仗著自己清流,出淤泥而不染,無所顧忌,可以大肆批評朝政,揭君主的短,難以管理。沒有把柄掌握在君主手裏,不如貪官好控製。而且天下無官不貪,大部分清官也會逐漸蛻變為貪官,如今被推出去問斬的階下囚,當年也都是熱血報國的大好青年。能從始至終都獨善其身的清官少之又少。”
侄子:“歪理邪說!我不信這一套!”
亨克部長笑道:“不管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社會就是這麼運轉的,靠的不是正大光明的聖人之道,而是這些見不得天日的潛規則。”
“宇文泰問道,那為何要罷免貪官呢?”
“隻聽到蘇綽說社會規律即是如此,由治到亂,再由亂到治。貪官橫行,盤剝百姓,聚斂了大量財富,自然民怨沸騰,不聞不問的話就會激發民變。這時候,關鍵就要選擇一些不聽話的或過於放肆的大貪官罷免他,或者殺頭,然後抄家,讓百姓都知道君主反腐的決心,都知道君主的英明,禍害國家的永遠都是貪官,而不是君主。然後貪官也殺了,家也抄了,百姓的怨氣也就下降了,歌頌君主英明,巨額財富也就到了君主手裏了,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