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饑寒交迫的戰士們!(1 / 1)

政委連忙找到了總理,請求緊急處理一下。在總理的協調下,華東軍區負責準備趕製十五萬套棉衣、棉被,滿洲軍區則負責趕製十五萬套棉帽、大衣、背心、絨褲、手套、襪子和棉皮鞋,盡快趕製完畢後送到高麗前線。

但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加上長途運輸等問題,總理計算了一下,這批冬衣最早也得到十二月十五日才能送到長津湖附近的第9兵團處,也就是40天以後的事情了。

但軍情緊急,這關係到十幾萬戰士的生命安全,總理批示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加緊生產,這批冬裝要在十一月中旬準備完畢並下發到部隊。不過,這個命令這可苦了華東以及滿洲軍區的後勤人員們,要在兩周內完成如此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簡直是亂彈琴。

華東軍區司令員抱怨道:“先前我們這邊一直空閑著,始終沒有接到生產任務,現在一下子要準備十幾萬套冬裝,還那麼著急地要,這讓我們怎麼辦是好呢?一個注定無法完成的任務不是扯淡是什麼?”

後勤司令也抱怨道:“就算我是個神仙,也辦不到這樣的事啊!”

由於缺乏汽車,第9兵團的士兵們隻得靠著兩條腿艱難地行軍。第20軍一個軍也不過隻有一個汽車連,不到50輛汽車,剩餘的隻能靠80多輛騾車,靠這點運力運輸輜重都費勁,更別提運兵了。戰士們越過鴨綠江,沿著集安、江界一線向長津湖方向出發。

而陸戰一師則有10個汽車連,1400輛汽車,所有的行軍都是靠四個輪子。雖然高麗崎嶇的山路極大地減緩了摩托化部隊的行軍速度,縮小了兩軍行軍速度的差距,但即便如此,汽車輪子還是更快一些。從元山附近的永興向北麵的黃草嶺出發,最終目的地是越過長津湖,到達鴨綠江。

兩支部隊都朝著長津湖方向快速行軍中。

由於認真研究過高麗的氣象資料,遠東後勤部給聯軍提供了充足的後勤保障,雖然此時尚未降雪,但陸戰一師已經作了充足的防寒準備。陸戰隊員的冬裝包括防寒帽、厚呢軍裝、毛衣、大衣、毛襪、皮靴和鴨絨睡袋。每個連都裝備了棉帳篷、火爐等。每個班、每輛汽車除配備小汽油爐外,陣地上還有專門供熱的電爐。

國力的差距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之中,人的嚴謹性也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之中。

這些細節,這些小事影響了每一個戰士的命運。在嚴寒之中能否保持戰鬥力,甚至能否保存生命都是巨大的考驗。聯軍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而天軍則隻有熱血。

如果準備工作考慮的更周到一些,那麼興許結果會好很多。

11月7日,已經是深秋了,雖然還有太陽,但已經不頂用了,寒風不時呼嘯著吹過。

小趙是20軍89步兵師的一名普通戰士,在高強度的行軍中,由於身體弱,受不了寒氣,他病倒了。兩個老兵用擔架抬著他上路。

小趙說道:“班長,我冷!”

班長看著這個年輕的戰士,班裏唯一的一個毛毯已經蓋在他身上了,實在是找不到其他東西可以保暖了,隻得無奈地說:“再忍忍吧,等打完了這仗,我們第9兵團就可以回國了,到時候你可以好好休養休養!”

小趙看到兩個體力接近透支的老兵,冒著虛汗地說道:“把我放下吧,我自己能走!”

老兵罵道:“新兵蛋子人小但事還挺多哩,是瞧老子像老娘們一樣沒力氣咋的?讓你躺著你就躺著,再說話老子揍你!”

由於糧食供應不上,這些士兵們已經一天沒吃飯了。老兵早就餓得沒力氣了,而且還得抬著生病的小趙,但還在咬牙堅持著。

不光是冬裝,目前就連糧食供應都是個事兒。一個軍一天要消耗十萬斤糧食,滿洲軍區的糧食儲備是挺夠,但苦於缺少汽車,根本運不到前線。在聯軍空軍的狂轟濫炸下,兩萬斤糧食運到前線也就最多3000斤。吃不飽飯成了常態。

沒有冬裝,暫時還沒有下雪,可以忍受。但沒了糧食,就是大事了,戰士們沒有力氣,行軍速度減緩了,戰鬥力也減弱了。

這些,戰士們也都很無奈了。

本來走的就慢,現在就更慢了。兩條腿怎麼超過汽車輪子?

連基本的物質都沒有保障,靠著精神能取得勝利?

能否及時趕到長津湖都是個未知數,一路上不斷有戰士因過度疲勞與饑餓而倒斃,但軍令如山,必須要高速前進!同聯軍爭分奪秒!

第9兵團能否搶在陸戰一師前麵順利到達長津湖?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