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正在改變汽車
卷首語
7月15日,在長春舉辦的“紀念中國汽車工業60周年活動”中,工信部部長苗圩在座談會上特別提醒各大汽車企業老總們關注互聯網帶給汽車的革命,關注車聯網技術的發展。同時,苗圩將計算機和互聯網稱為“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並預言互聯網有可能帶動第三次工業革命。
第一次工業革命讓人們進入了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讓人們進入了電氣時代;那麼,第三次工業革命呢?會是網絡時代嗎?
互聯網帶給人非常寬廣的想象空間。目前,互聯網的功能還沒有被完全地開發出來,比如在汽車方麵,如果汽車能自己規劃路線、自動駕駛、自己找停車位、自己補充能量……,而你隻需要告訴它目的地,那會是一番什麼景象?還記得上海世博會的時候,“上汽-通用汽車館”播放的那部《2030,行!》的科幻影片嗎?在片中,2030年的上海擁有5層立體交通網絡。人們駕駛著EN-V、葉子和海貝這3種未來車型出行,任何人都可以開車,車速飛快,而且在車聯網地保護下實現了零交通事故,堪稱絕對安全。通過車聯網,汽車具備了高度智能的車載信息係統,並且可以與城市交通信息網絡、智能電網以及社區信息網絡全部連接,從而可以隨時隨地獲得即時資訊,作出與交通出行有關的明智決定。
相信17年後不僅是上海,全世界也不會有一個城市能達到影片中描述的那樣的交通環境,當很多偏遠地區還在為修建一條像樣的公路而發愁的時候,那隻不過是一個美好的願望罷了。但不管願望多遙不可及,實際上,無論是汽車企業還是互聯網企業都在關注汽車與互聯網的結合,並且已經付諸行動。
汽車企業更在意眼前的實際應用,從最基本的無鑰匙進入到遠程服務,很多企業都在努力讓自己的汽車更聰明一些,對主人更親近友善一些。豐田G-Book、通用安吉星和寶馬互聯駕駛先後進入中國,並且擁有了一大批用戶。車主可以與呼叫中心通話,而呼叫中心則可以對車輛進行遠程控製,包括設定導航地圖、車輛狀況檢測以及實現一些像開燈、鳴笛、開鎖等簡單行為。
與車企相比,互聯網企業更加積極。從2005年開始,穀歌在無人駕駛汽車方麵新聞迭出。前不久穀歌更是完成了一項極具挑戰性的實驗——5輛自動駕駛汽車共跑了150萬公裏,且一起事故沒有發生。目前,穀歌已經得到了美國內華達州機動車輛管理部門(DMV)頒發的首例自動駕駛車的駕駛許可證,這意味著穀歌自動駕駛車將被允許在內達華州上路。近期,穀歌又爆出放棄改裝的消息,也就是說穀歌將自己生產自動駕駛車輛。
在中國也有一些機構在潛心研究自動駕駛車輛。2012年年底,在京津高速公路上便成功完成了一項無人駕駛汽車實驗——一輛無人駕駛汽車順利從北京台湖收費站行駛到天津東麗收費站,全程100km,曆時85min,最高車速達105km/h。
雖然《2030,行!》描述的智能交通社會離我們還很遙遠,但實際上互聯網正在慢慢地改變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