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是省會城市,剛剛經曆大考,所謂秋闈是也。今天剛好是放榜之日,大街上熱鬧非凡,報喜的報了東家報西家,拿了好些賞銀。而那些落榜了的,見到報喜人來來往往,心中不免氣惱,索性躲在家裏不出來了。萬曆見榜前有一人屹立不語,無動於衷,便走上前問他道:“公子可有中舉?”那人見有人關心他,便很是客氣地道:“名落孫山,公子見笑了。”
似乎那個人的朋友也看見了他,說道:“怎麼今年還沒考上?”
那個人便說:“才疏學淺,才疏學淺。”
旁邊又有人說:“你說你,小小年紀就中了秀才,可考個舉人硬是考了三次也沒考上。我看你還是回家務農去吧。”
那人聽了這話倒也不慍,倒是頗得孔老夫子的真傳,說道:“見笑了。”
萬曆連忙救場:“哪裏的話。誰知道今年的解元會不會隻是一個讀死書的書呆子呢?在我看來,閣下雖然榜上無名,但也未必就在他們之下。兄台不必妄自菲薄,何況兄台年少,三年之後再考,鯉魚躍龍門未嚐不見得。”萬曆當了十四年的皇帝,頭十年吧,因為有首輔張居正總理朝政,所以他還沒嚐到當皇帝的苦澀,單隻飽嚐了當學生的辛酸。現今親政以來,才算明白天天和那些大學士在他看來全是所謂書呆子打交道是多麼的麻煩。
沒想到那人卻說:“承蒙兄台吉言。然而,我已無進取之心。我如今隻想在家鄉當個私塾先生,傳道授業,如此,立命安身足矣。”萬曆大吃一驚,便覺不妥:“如果他真這麼想,為何之前猶豫不決,鬱鬱寡歡。”如此一想,便又往下詢問了幾句,那人才道出了實情,說是讀書十年,未嚐事農,家中給養全靠父母兩雙手,而今父母已老,家中弟弟妹妹也已到了上學的年紀,最小的隻有三歲,一家七口全得靠自己養活了,實在不便為了一己之不甘而置家人於不顧,況且,天下才子汗牛充棟,未必就能高中……
萬曆覺得他孝心可嘉,又覺得本朝尚無軼事,若是此次出手相助,說不定此事可以流傳民間,自己也可以得一美名。萬曆便拿出銀子來贈給他,又向周圍人索要了筆紙,並在紙上大書“進士及第”四個大字。小喜把它拿給了那人,並附耳道:“我說這位小兄弟,你可真是三生有幸啊。”那人接過銀子與四個大字,心想:“萍水相逢,就如此對我,莫不是我的貴人?”那人結結巴巴說了一大堆感謝的話,手足無措極了,平日裏讀的那些個四書五經這時候完全沒有用。
處理完國朝軼事後,一行人來到了一間茶樓。茶樓裏並不隻賣茶,於是幾個人就在這打尖。店小二笑臉迎上來,問道:“幾位客官吃點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