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給孩子提條件、講要求的時候,總是喜歡從自己的角度和觀點出發,來硬性規定孩子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什麼。要是孩子不讚同,不認可,大人們總會覺得孩子辜負了自己的良苦用心,因此就要采取措施,讓孩子就範遵從。“我說的話,你都不聽了?這真讓我傷心啊。”“這樣做不好,否則,爸爸媽媽會不高興的。”“大人說的話,小孩子必須聽,這樣的話,爸爸媽媽就會很高興的。”這些話都是父母說給孩子聽的,家長們妄圖給孩子傳達這樣一種意思:“不聽話”、“不這樣”,豈不是孩子忘恩負義?
由於青青的父母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出身,他們的家庭也是書香門第,祖輩傳承,文化底蘊豐厚,家庭一項重視對子女的為人、學識等方麵的教育。青青打小就生活在父母也爺爺奶奶的嚴格要求和管束之下。無論是談吐舉止,說話方式,還是儀表禮儀,讀書學習,父母都教育她中規中矩。
就這樣,時間一天天過去,青青長大成人到了上初中的年齡。父母這個時候孩子教育她,要她學習彈鋼琴,練習書法,研讀古文等。和同齡孩子相比,青青把更多的時間用在了學習上,她開始感到疲憊和厭倦了,她也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也希望周末同父母去公園去郊外遊玩,希望能和同學朋友一起自由聚會,過生日派對,瘋玩一個通宵……
隨著初中的課程科目增多,難度也加大,父母給自己安排的業餘課程就夠多的了,青青感到有些吃不消了。
這天,她決定同父母談談,打算放棄鋼琴和古文,書法平時還可以練一練,也能緩解疲勞,修身養性。爸爸媽媽都按她的要求,及時返回到了家中,她便講自己的想法鄭重其事地說了出來。
聽完青青的話,爸爸媽媽的臉色一下子就變了,爸爸還沒有說話,媽媽就態度堅決地說:“不行,這絕對不行。我們這麼辛苦培養你,教育你,為的什麼,還不是為你好?現在雖然學習緊一些,累一些,可千萬不能半途而廢啊。鋼琴和古文,你都學了好幾年了,也算是小有成績,怎麼能說放下就放下啊?”
爸爸這時也跟著勸說到:“其實,我也知道你很累,但我們也是沒辦法啊。現在競爭這麼激烈,大家都在往前衝刺,你也要迎頭趕上啊。這樣吧,從今以後,讓媽媽給你做更多的好吃的營養的,我呢,就多給你零花錢,在物質方麵有什麼要求,你盡管提。”
見到父母都反對自己,青青傷心極了:“我不要什麼好吃的,也不在乎錢多少,我就是不想學了!”“你這樣可不行啊。乖,要聽爸爸媽媽的話,我們可是一片苦心啊。你要是堅持學習,爸爸媽媽會很高興的;可你要放棄學習,爸爸媽媽會特別傷心的。你難道要做一個讓父母傷心的孩子?”爸爸繼續說服著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