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覺得學習是空虛寂寞的,因為無論我怎麼用心,還是不能最好。我開始放縱了,認識了幾個鐵哥們,開始混日子,開始墮落吸毒……
爸爸哭著把信看完,仰天長歎一聲:“怎麼會這樣?為什麼,這是為什麼呀?!!”
故事中,嘉敏把問題的根源都歸咎在父母的寵愛、嬌縱身上,雖然有些偏頗和推卸責任,但也不無道理。的確,家長對孩子一味的遷就、忍讓,動不動就哀求孩子這樣那樣,自然會讓孩子覺得家長是向自己繳械投降,孩子會從內心裏更加蔑視你,不在乎你的意見和想法,親子間管理和約束的基礎就由此土崩瓦解了。
家長在孩子麵前必須有家長的威嚴和地位,我們不是說家長要有封建家長那種風格和管理方式,而是說父母就是父母,必須要擺正位置,不能讓孩子看不起、不在乎。家長必須有能夠讓孩子聽話、尊重自己的威嚴,也要有讓孩子敬佩自己的智慧,有教育好子女的學識。總之,現代家長必須是智慧型、魅力型的父母。
在需要孩子做某些事情,或者向孩子提出要求是,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做這些事情是他理所應當的,是他不可推卸的義務,是為自己也是為他人承擔的一份責任。如果是父母要子女幫忙做事情,則讓孩子懂得這是對父母幫助、愛護自己的一種感恩和報答,更不能講條件,也不能要到父母求自己才去做。
專家支招:如何讓孩子懂得去尊重別人
1.讓孩子知道尊重別人就等於尊重自己
許多孩子總是以自我為中心,這是由中國特殊的國情決定的。孩子其實並非是自私,大都是因為幼小的孩子還不知道怎樣去關注、理解其他人(包括父母)。父母這個時候,既不要對孩子責怪,也不要去求孩子如何如何,而是要讓孩子設身處地體會到得不到別人尊重時的感覺。尊重別人的人才會受到尊重,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家長要讓孩子知道,有教養的人應該富有同情心,樂於別人,懂得尊重別人。
2.父母要為孩子做出好的榜樣
父母本身的態度如何,對孩子的影響十分重要。父母身體力行地尊重別人,替別人設想,孩子看在眼裏,自然會學習和模仿。另外,父母之間互相尊重,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會在潛移默化中給孩子以良好的影響。父母為人謙和,對事敢於負責,做錯事情是時勇於道歉和自我批評,都會對孩子產生正麵的影響,都有利於孩子形成敢於負責的性格,克服任性蠻橫行為。
3.教育孩子克服任性和蠻橫行為
父母的溺愛和嬌慣,是孩子產生任性和蠻橫行為的根源所在。家長必須選擇正確的家教方式,既關心愛護孩子,又要對孩子進行嚴格要求,不嬌寵、不溺愛孩子。如果孩子過於嬌縱,家長就要及時對孩子進行說理教育,讓孩子明白任性和蠻橫對自己發展的害處,並對孩子的任性和蠻橫行為進行必要的處罰,但需注意的是盡量避免體罰。此外,家庭成員之間在對待管理孩子的問題上一定要保證一致,千萬不能一個在訓斥孩子,另一個又千方百計地袒護孩子。多孩子的不良行為都是家庭成員縱容、袒護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