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以戰問天(2 / 2)

譙周道:“所以主公欲借天象來安定成都民眾,保證秩序?”

劉璋點頭道:“不錯。兩川之民崇信鬼神,否則張魯怎能以五鬥米教教宗的身份占據漢中。”劉璋旋又自嘲道:“不問蒼生問鬼神,孝景皇帝煌煌文治,尚且如此,可見以鬼神治事,原本就是我劉氏的家風。”

譙周猶豫了片刻道:“主公恕在下直言,在下以天象謬言戰事並無不可,但是的確不妥。以詐術取信於民終非正道,請主公三思而後行。”

劉璋再歎道:“是,我當然明白此舉並非正道。但是事急從權,或者允南有何妙計可以教我。”

譙周道:“在下並無什麼妙計,但是在下絕不相信主公已經技窮術盡了。就算成都不保,川北尚且未失,主公緣何不能卷土重來?”

“允南太看得起我了,若我尚有對策,又何必假托天象。”劉璋苦笑一聲,又道:“川北尚且未失?允南,我且問你,梓潼的守將如今是何人?”

譙周沉思片刻道:“建安九年張魯犯邊,法孝直請守梓潼總督川北戰事,以禦敵寇。主公的意思是……”譙周猛然醒悟,“既然如此,主公何必將川北軍政委於法正?”

“我雖不確定法正是否與孫策有所勾結,卻也不願將此人留在身邊,況且當時劍閣告急,的確需要一才智過人之士鎮守統籌,我未及細思,以致出此昏招,如今後悔莫及。”劉璋恨聲道。

譙周歎了一聲:“那也罷了。主公如今作何打算?”

劉璋沉默不答,反問譙周道:“允南,這麼多人都逃了,你為何不逃?”

譙周道:“主公還在城中,在下為何要逃?”

劉璋笑道:“人情誰不懼死,我又豈能例外。我不逃隻是因為如今我逃是死,不逃亦死,與其逃走空勞一番奔波,倒不如在城中死的有尊嚴些。”

譙周仔細思量了一番道:“或許主公可以不死。”

劉璋聞言搖頭笑道:“難,難,難。”

“主公和孫策素來沒有什麼恩怨,與許昌也少有瓜葛。孫策此次興兵,無非是出自吞並益州的野心。”說道這裏,譙周斟酌了片刻,似乎頗難措辭,“或許孫策對取主公的性命並不怎麼著緊,否則如何不揮軍攻城。”

“饒不饒我在於曹操,不在孫策,這份活下去的恩典,未必能夠澤及於我。”劉璋搖頭道,“至於孫策按兵不動,是在觀望我是否識趣。”

譙周聞言默然不語。

劉璋歎了口氣,直截了當的問譙周:“允南是聰明人,有些話不必我說出口。在勒逼之下委曲求全既是難事,又是汙名,允南是否願為益州計,分擔此項難事和汙名?”

譙周也不推辭,慨然領命:“在下必定殫精竭慮,極盡斡旋,但能爭回一分,決不退讓……”說道此處,譙周欲言又止,頗為躊躇。

“允南想問什麼便請問,此刻的光景,事無不可對人言。”

譙周道:“主公恕罪,既然主公已經決意委曲求全,又何必以戰事問天象?”

劉璋閉目長歎道:“允南,委曲求全也是戰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