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八代”會擁有怎樣的生活
財經
作者:田樸珺
有句老話說“富不過三代”,所以富爸爸們總是在操心怎麼讓富兒子們乖乖繼承家業。但上個月拜會了一位著名的富家子後,卻發現富兒子們的處境倒是我以前沒想到過的。這位富家子是雅各布·羅斯柴爾德勳爵(Lord Jacob Rothschild),羅斯柴爾德家族的現任掌門人。
在中國發行超過500萬冊的《貨幣戰爭》係列中,這樣描述這個家族:美聯儲和美國總統隻是他們的棋子,曾被稱為英法德奧俄之外的第六帝國,比爾·蓋茨在他們麵前隻是個“窮人”,巴爾紮克、歌德、肖邦、李斯特、福樓拜是他們的食客,世界的主流媒體們隻是他們的工具。這個家族是過去一百多年戰爭與和平、經濟危機、黃金價格的真正操縱者,我們耳熟能詳的跨國公司、金融機構真正的主人,50萬億美元財富(相當於美國GDP四倍)的擁有者,而人們卻無法在任何富豪排行榜上找到他們的身影,因為他們必須保持神秘。
而且難得的是,從19世紀初發跡開始,他們已經富到了第八代。
當我在位於英國白金漢郡洛奇山頂的沃德斯登莊園——這個家族全歐洲44座豪宅莊園中的一個——見到77歲的勳爵先生及夫人時,老先生送給我一本講述羅斯柴爾德家族曆史的書。我借機向他求證《貨幣戰爭》的內容真偽,他淡淡一笑:“那本書我知道,那本書在中國非常暢銷,可惜裏麵講的故事嘛……看看它就明白了。”他指著剛剛送給我的那本名叫《沃德斯登》(Waddesdon:The Biography of a Rothschild House)的書。為我在書上簽名時,他用的那支塑料圓珠筆非常普通,就像他們夫婦倆給我的第一印象,出乎意料的樸素。
勳爵先生穿著一件綠色格子圖案的西裝,搭配的是黑色粗紋褲子,腳踏“一腳蹬”的舊皮鞋;夫人沒有佩戴任何名貴珠寶,提著一個紅色的粗呢小包,英國鄉村感十足,地主土豪範兒全無。兩人臉上始終掛著溫和的笑容,問候的措詞、握手的力度,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還有,他們不住這兒,自己駕車前來,沒有司機代勞。
後來的午宴更加深了簡樸的印象。我們在莊園裏馬廄改造的陽光房用餐,四道菜——土豆泥、豆角、胡蘿卜、“小雞燉蘑菇”——如果不是雞肉上覆蓋了一層層的酥皮,很可能被當做中餐。這些食品全是自家菜園產出。
我不禁想起在一次媒體采訪中,勳爵先生談到自己的個人生活,“我們的生活並不奢華。”就跟這個莊園的處境一樣,這裏的建築、陳設和收藏因為太過珍貴,越來越不適合作為一個居所,多年前被開辟成為一個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而他因為擁有過多的財富,反而選擇了一種簡樸的生活。
他談到財富對於他的意義,“財富是一種巨大的安慰。”他說當普通人以畢生之力為住房、教育、醫療等費用奔波勞碌時,自己從一出生就注定了不用擔心這些問題。同時,他也注定了將承擔相應的責任。他可以有個人愛好,比如他大學學的是曆史;甚至也被允許暫時脫離家族生意,他說他個人最困難的時期是獨立創業時,“因為是這個家族的成員,所以很難接受失敗”;但最終,還是必須回來。“我知道,總有一天,我要看管這些資源和財富。”
他做得很不錯。外界評價說,在他的主掌下,家族的羅斯柴爾德銀行在最擅長的融資領域和現代金融業最高級的企業並購領域都獲得巨大成功。而他的成就還不僅僅是妥當地看管了自己家族的資源和財富,也幫助看管了國家的資源和財富。他主導推動了英國的國家彩票工程、國家美術館工程、英國國家遺產紀念基金等等重大項目,兢兢業業地守護著國家的自然遺產和人文遺產,在英國這個等級分明的社會,履行了一個貴族的責任。可能是因為從小被超乎尋常地強調,責任感這個詞,在他身上顯現得尤其充分甚至有點兒過分。飯後他帶我參觀莊園時,一路介紹家族收藏的各種藝術品。無意中,我們聊到了設計師奧斯卡·德拉倫塔(Oscar de la Renta),我說奧斯卡是我非常喜歡的服裝設計師,老先生接話道:“他是我的好朋友。我可以幫你聯係他,你下次去紐約時就可以拜訪了。”聽過之後,我禮貌地表達謝意,但不覺得他會屈尊為一個中國女生做如此瑣碎的事情。沒想到三天之後,老先生給我發來郵件,說已向奧斯卡介紹了我,並預約了我和奧斯卡的會麵——告知何時去紐約,即可與之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