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喂養主要特點
隨著孩子乳牙的陸續萌出,咀嚼消化的功能較前成熟,在喂養上與前兩個月相比略有變化,每日進食次數為5次,3餐中間上下各加一次點心。有條件的還可以繼續每日加一個雞蛋和250克牛奶。
孩子的膳食安排盡量做到花色品種多樣化,葷素搭配,粗細糧交替,保證每日能食入足量的蛋白質、脂肪、糖類以及維生素、礦物質等。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能使孩子保持較好的食欲,避免孩子挑食、偏食和吃過多的零食。為了保證維生素C、胡蘿卜素、鈣、鐵等營養素的攝入,孩子應多食用黃、綠色新鮮蔬菜。油菜、小菠菜、土豆、胡蘿卜、蕃茄、甜柿椒、紅心白薯、蘿卜、白菜、芥菜頭等蔬菜所含維生素、礦物質雖較黃、綠色蔬菜低,但也具有不可缺少的營養價值。每日還要吃一些水果。含維生素C較多的水果有柑橘類、棗、山楂、獼猴桃等。除此之外,每日吃魚肝油二次,每次仍為3滴,鈣片每日2次,每次1克。
2.食譜注意問題
要做到細、軟、爛。麵條要軟爛,麵食以發麵為好,肉、菜要斬末切碎,雞、魚要去骨刺,花生、核桃要製成泥、醬,瓜果去皮核,含粗纖維多及油炸食物要少用;刺激性食品不要給幼兒吃。
給幼兒製作的膳食要小和巧,食物的外形美觀,花樣翻新,氣味誘人,這樣的食品通過視覺、嗅覺等感官,傳導至小兒大腦食物神經中樞引起反射,就能刺激食欲,促進消化液的分泌,增進消化吸收功能。
要保持食物營養素。如蒸或燜米飯要比炒飯少損失蛋白質5%、維生素B1 18.7%;蔬菜要注意新鮮,先洗後切,急火快炒,蔬菜切了燙洗,可使維生素C損失99%以上;炒菜熬粥都不要放堿,以免水溶性維生素被破壞;吃肉時要喝湯,這樣可獲得大量脂溶性維生素。
3.營養促進智力發育
許多科學家對不同國家的兒童的智力發育與營養關係進行了研究,發現營養不足的孩子的反應性、想像力、智力都不如營養良好的兒童。日本的科學家曾對6對1~3歲的雙胞胎進行對比研究,給每對中的一個改善蛋白質的質與量(補充了幾種必需的氨基酸),經過兩三年後,補充氨基酸的與沒補充的相比其智力要高出10倍以上。營養不好的孩子對事物反應思維能力差,記憶力、語言表示能力也不強,這樣自然影響孩子的學習成績。如果發現孩子營養不良,家長應及時采取措施,在醫生的指導下給孩子製訂合理的食譜,改善營養狀況。
4.含鈣食品及補充
對於小孩來說,奶類是其補充鈣的最好來源,母乳中500毫升奶含鈣170毫克,牛奶含鈣600毫克,羊奶含鈣700毫克,奶中的鈣容易被消化吸收。蔬菜中含鈣質高的是綠葉菜。如大家熟悉的油菜、雪裏蕻、空心菜、大白菜等,食後吸收也比較好。給孩子食用綠葉菜,最好洗淨後用開水燙一下,這樣可以去掉大部分的草酸,有利於鈣的吸收。豆類含鈣也比較豐富,每100克黃豆中含360毫克的鈣質,每100克豆皮中含鈣284毫克。含鈣特別高的食品還有海帶、蝦皮、紫菜、麻醬、骨髓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