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飲食營養(1 / 3)

1.喂養特點

有的孩子快2歲了,仍然隻愛吃流質食物,不愛吃固體食物。這主要是咀嚼習慣沒有養成,2歲的孩子,牙齒快出齊了,咀嚼已經不成問題。所以,對於快2歲還沒養成咀嚼習慣的孩子隻能加強鍛煉而不能任其吃流食。

現在,孩子不要用奶瓶喝水了,從1歲之後,孩子就開始學用碗、用匙、用杯子了,雖然有時會弄灑,但也必須學著去用。有的家長圖省事,讓孩子繼續用奶瓶,這對小兒心理發育是不利的。

孩子對甜味特別敏感,喝慣了糖水的孩子,就不願喝白開水。但是甜水喝多了,既會損壞牙齒,又會影響食欲。家長不要給孩子養成隻喝糖水的習慣,已經形成習慣,可以逐漸地減低糖水的濃度。吃糖也要限定時間和次數,一般每天不超過兩塊糖,慢慢糾正這種習慣。你會發現,糖吃得少了,糖水喂得少了,孩子的食欲卻增加了。

這個階段的孩子每天吃多少合適呢?每個孩子情況不同。一般來說,每天應保證主食100克~150克,蔬菜150克~250克,牛奶250毫升,豆類及豆製品10克~20克,肉類25克左右,雞蛋1個,水果40克左右,糖20克左右,油10克左右。另外,要注意給孩子吃點粗糧,粗糧含有大量的蛋白質、脂肪、鐵、磷、鈣、維生素、纖維素等,都是小兒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物質。將近2歲的孩子可以吃些玉米麵粥、窩頭片等。

2.小食品製作

炒麵條

將胡蘿卜、扁豆、蔥頭、火腿切碎,放油鍋內炒,待菜炒軟後再放入煮過的細麵條50克一塊炒,最後加番茄醬調味。

菜卷蛋

把適量圓白菜葉放在開水中煮一下,把1個雞蛋煮熟後剝皮,外麵裹上麵粉,再用圓白菜葉包好放入肉湯中,加切碎的番茄2大匙及番茄醬少許煮,煮好後放入盤內一切兩半。

土豆蛋餅

土豆洗淨煮熟,剝皮搗碎成泥狀。麵粉100克,雞蛋2個加入土豆泥、適量糖、鹽攪勻,上籠蒸或在平底鍋上抹油之後烤熟。

3.不宜多吃雞蛋

雞蛋被認為是營養豐富的食品,含有蛋白質、脂肪、卵黃素、卵磷脂、維生素和鐵、鈣、鉀等人體所需要的礦物質,其中卵磷脂和卵黃素是嬰兒身體發育特別需要的物質。但是,吃得越多就越好嗎?不然。

1~2歲的寶寶,每天需要蛋白質40克左右,除普通食物外,每天添加1~1.5個雞蛋就足夠了。嬰兒補充鐵質需要吃蛋黃,開始時也隻能將少量蛋黃研碎,放在奶糕中食用,以後逐漸加至1/2~1個。如果食入太多,寶寶的胃腸負擔不了,會導致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引起消化不良和營養不良。

雞蛋還具有發酵特性,寶寶的皮膚如有生瘡化膿,吃了雞蛋會使病情加劇。

有的家長喜歡用開水衝雞蛋加糖給寶寶吃,由於雞蛋中的細菌和寄生蟲卵不能完全被燙死,因而容易引起腹瀉和寄生蟲病。如果雞蛋中有“鼠傷寒沙門氏菌”和“腸炎沙門氏菌”,寶寶會因此而患腸炎;如雞蛋中不含活菌而隻有大量毒素存在,則表現為食物中毒。此外,民間有“生雞蛋治療小兒便秘”的說法,事實上,這樣做不僅治不了便秘,還會發生“弓形蟲”感染。這種病發病較急,全身各器官幾乎均會受到侵犯,常常引起肺炎、心肌炎、斑丘疹、肌肉和關節疼痛、腦炎、腦膜炎等,甚至導致死亡。

小兒體內各種髒器都很嬌嫩、脆弱,尤其是消化器官,其黏膜尚處於發育過程中,經不起強烈的刺激。對小兒而言,雞蛋是一種難以消化的食物,不要認為吃得越多越好。給寶寶吃雞蛋,一定要煮熟,以吃蒸蛋為好,不宜用開水衝雞蛋,更不能給寶寶吃生雞蛋。

4.保證足夠能量供應方法

一個人從胎兒時期直至老年,都存在健腦益智問題,但卻不可能以藥物伴隨終生,惟一可以承此重任的是食物。益智食物既有益智作用,同時又是人體賴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營養要素。大腦的發育與全身營養狀況密切相關。而一個人營養狀況的好壞絕不是打一針、吃幾次藥所能決定的,食物在這方麵有其絕對優勢。許多事實證明,長期堅持攝入益智膳食,不但會改變全身營養狀況,改善性情,同時可提高智商。

此外,益智食物具有色、香、味、形的特點,易為兒童所接受。眾所周知,大腦和智力的發育都需要充足的營養,並受著一定時期的限製,若把17歲少年的智力發育水平定為100,則4歲時已有50%,7歲時就有90%的智力了。可以說,從懷孕的最後3個月至7歲是大腦發育的主要時期,此時期內,藥物是不適宜的,最可行的措施是根據妊娠期、嬰幼兒期及少年期不同的生理特點長期堅持分別給予最適宜吸收的益智食品,正所謂“藥補不如食補”。

益智類食物

茯神、桂圓、芝麻、苔菜、荔枝、柏子仁、茯苓、鷓鴣、山藥、人乳,芡粉、桑椹、枸杞子、薇菜、黃精、藕粉、驢髓、羊髓、驢脂、意苡仁,共20味。

強記類食物

茯神、芝麻、牛心、馬心、桂圓、山藥、茯苓、粳米、柏子仁、羊心、豬心、雞心、鹿心、益智仁、芡實、草果共16味。

強誌類食物

芡實、芝麻、白馬莖、葡萄、蜂蜜、木耳、烏賊魚、櫻桃、馬肉、百合、大棗、枸杞葉、山櫻桃、山藥、粳米、斑鳩、火腿、鯉魚、茶,共19味。

填髓補腦類食物

芝麻、枸杞子、何首烏、羊腎、黃精、芝麻葉、狗肉、雀肉、人乳、牛髓、狗陰莖、豬髓、雀卵、黃雌雞肉、芡粉、鹿血、酪、甘藍、鱔血、荔枝、豬蹄爪、石首魚、火腿、羊髓、鯧魚、藕粉、秈米、海參、酒釀、鹿髓、烏賊魚、豬乳、豇豆、淡菜,共34味。

養神類食物

桂圓肉、藕實、茯苓、茯神、荔枝、橘柚、芝麻、丹雄雞、淮小麥、桑椹、綠豆、水芹、柏子仁、烏骨雞、酒、大棗、山棗、枸杞子、蕎麥,共19味。

補心養心類食物

淮小麥、桂圓、山藥、鷓鴣、人乳、藕、羊心、柏子仁、豬心、牛心、茯神、枸杞葉、黃花菜、苦菜、茯苓、益智仁、桃、雀卵、牛乳、青魚、紫菜、甘藍,共22味。

健腦益智營養素

脂肪

脂肪是腦內不可缺少的營養物質,充足的脂肪可使頭腦健全,脂肪可分為兩類:

能源脂肪以能量的貯藏形態積蓄於體內。

結構脂肪作為細胞的結構成分並具有重要生理功能。所謂結構脂肪,是因為它以構成身體各部分細胞結構成分的形式,廣泛地存在於腦、肝髒、肺、心髒、脾髒、睾丸以及肌肉組織的細胞中。而構成腦的重要材料的脂肪物質,其中有40%~50%不能由人體本身在體內製造。因此必須由食物不斷地供給含健腦營養成分的不飽和脂肪酸,可將其稱為必需脂肪,主要有亞油酸、亞麻酸、花生烯酸三種,從分子構造上說,亞油酸和亞麻酸也叫不飽和脂肪酸。

從重量說,腦內的脂肪占整個腦重的50%~60%,因此,營養學家們將其列入第一種健腦營養成分。

益智類食物中含量較多的有:芝麻、茶、葡萄、黃豆等。

維生素C

是使腦敏銳的營養素。維生素C的重要性僅次於脂肪的健腦營養成分。它在促進腦細胞結構的堅固、消除腦細胞結構的鬆弛與緊縮方麵起著相當大的作用。

1960年,美國的營養學家庫巴拉與卡茲調查了從幼兒園到高等學府中的351個人,然後得出結論:人的血液中維生素C的含量與智商之間有非常密切的因果關係。即攝取富含維生素C食物的人,他的智商值也相應地較高。

益智類食物中含量較多的有桂圓、枸杞子、櫻桃、茶、藕等。

是保證腦頑強工作的營養素。鈣對身體有種種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抑製腦神經的異常興奮,以使之保持在正常狀態上。種種實驗還證實,腦神經內鈣的總含量的多或少,將影響這個人一生的腦功能狀況。我國規定的鈣營養素供給量分別為:成人0.6克/日,兒童0.8克/日。

益智類食物中含鈣量較多的有芝麻、苦菜、桂圓、人乳、芡粉、山藥、枸杞子、雞心、木耳、烏賊肉、大棗、茶、羊腎、火腿、乳酪、鱅魚、鱔魚、小米、鯧魚、淡菜、藕實、綠豆、水芹、藕、羊心、黃花菜、牛乳、青魚、薏米、枸杞葉等。

提供腦所需的能量。從食物中攝取的糖,在體內先後分解成葡萄糖或果糖或半乳糖,然後身體才能吸收,腦是大量消耗葡萄糖的器官,雖然腦的重量僅是全身重量的2%,但腦所消耗的能量,即腦所消耗的葡萄糖量卻達全身能量消耗總數的20%。

益智類食物中富含糖較多的有:藕粉、桂圓、芡實、小米、大棗、木耳、荔枝、山藥、枸杞子、百合、茶、海參、淡菜、藕實、綠豆、黃花菜、意米。

但日本飯野節夫認為糖質是“不必額外吃的健腦食物”因“糧食中所含糖分已足夠全身活動的需要”。

蛋白質

是複雜智力活動的基本物質。蛋白質是腦細胞的主要成分之一,占腦幹重的30%~35%。就其重量而言,它僅次於脂肪物質。穀氨酸在腦內含量是體內含量的100倍。

益智類食物中含蛋白質較多的有:芝麻、芡粉、雞心、芡實、木耳、烏賊魚肉、馬肉、火腿、茶、羊腎、雌雞風乳酪、鱅魚、鱔魚、豬蹄、鯧魚、海參、淡菜、藕實、綠豆、羊心、豬心、黃花菜、青魚、意米。

維生素B

維生素B在腦內幫助蛋白質代謝,可預防精神障礙。

益智類食物中含維生素B量較多的有:核桃、芝麻、黃花菜、鱔魚等。

維生素A

能促進腦的發達。據報道,若連續向兒童供給缺乏維生素A的飲食,則易導致孩子的智商值低下。

益智類食物中含維生素A量較多的有:人乳、羊腎、乳酪、牛乳。

維生素E

這是保持腦活力的營養素。魏德先生在《健康長壽的鑰匙》一書中說,若大量投以維生素E可使精神障礙患者的症狀得到改善。

益智類食物中含維生素E量較多的有:芝麻、雞肉、雞蛋等。

兒童宜食的健腦食品

除了上述有關營養與智力的論述外,不少醫學家和營養學家還從下列方麵進行了闡述:

兒童常食核桃可健腦

核桃仁是我國傳統的健腦食品,從核桃仁的外形上看,就像人的大腦一樣,有皺翹、溝紋,有筋絡。中醫學認為,核桃味甘,功能為滋補肝腎,強筋健骨,由於腎藏精,精生髓,髓養腦,故常吃核桃,可健腦。

小兒在2~3歲時腦重相當於成人的2/3,7歲時達到成人的90%。腦的生理變化,帶來腦智能的飛躍發展,因此在孩童時期注意補腦特別重要。為了使腦發育健全,第一個要考慮的營養物質就是脂質。既要充分攝取不飽和脂肪酸,這種脂肪酸不僅能使腦的物質結構更加完善,還可以加強神經功能。核桃仁中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並含有其他健腦營養成分,如磷386毫克/100克,鈣93毫克/100克,鐵等多種礦物質及多種維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