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讓孩子盡早參加家務勞動(1 / 2)

第六章 讓孩子盡早參加家務勞動

一隻蝴蝶,在脫離蛹殼的時候,需經過頑強的掙紮,才能鍛煉出有力的翅膀,飛向天空。一個孩子,如果整天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日後如何走向社會?

在一個由中日兒童組成的夏令營活動中,中國的小朋友們兩手空空,身上的東西全讓老師代勞了,許多人還一個勁地吵著要停下來休息。中國老師身負重荷,兩手拖著走不動的學生,嘴裏還得不停地安慰他們、哄他們,個別學生則又哭又鬧,哭喊著要回家,讓老師左右為難;相比之下的日本學生,情形大不一樣,他們的東西都是自己背,三個一組兩個一群,邊走邊談笑,有不少學生還不停地問老師問題,個個興致極高。中國學生的表現讓老師極為尷尬,也讓日本學生感到不解。

很多人可能以為這是一個老掉牙的例子,覺得中國的學生不應該這麼差才對,至少不應該比日本學生表現差,但這是沒辦法的事。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過慣了,臨陣磨槍磨不來。如果你的孩子就是其中的一員,你是否後悔沒有早點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呢!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你也要好好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也和那些父母一樣,將自己的孩子保護得過於“無能”了呢?如果你與大多數的中國家長一樣,溺愛孩子,那麼從現在開始,你就要做出改變:

1不要再無微不至地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讓孩子自己動手鋪床、洗衣物。

2每天為孩子留出一件他力所能及的家務事讓他去做。

3告訴孩子勞動的意義。

4每次孩子做完家務勞動,表揚或小小鼓勵他一次。

為孩子包辦一切容易造成孩子生活能力低下。缺乏獨立生活能力是時下許多獨生子女存在的共性問題。究其原因,多是由於父母長期包辦了孩子的日常生活,甘願當孩子的拐杖,不肯放手讓孩子鍛煉,久而久之,孩子養成了依賴父母的習慣,缺乏自立能力。

有許多家長認為,孩子的首要任務是學習,隻要完成好學業,其他的能力低一點兒也可以忽略不計,這實在是眾多家長的教育誤區。孩子生存能力低下,對他們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當今社會,需要的不僅僅是有文化、有知識的人,更需要既有知識又有能力的綜合人才。隻會說、不會做的人已越來越找不到市場。

利用家務勞動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自己獨立的生存能力,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家務繁多,媽媽一天到晚永遠做不完,又要照顧孩子,時間更加不夠用,可以把一些簡單、輕易的家務,教會孩子做,讓他們分擔一些家務,又可以訓練他們的工作能力。讓孩子盡早參加家裏力所能及的勞動,可使孩子的生活充實、有趣。同時,在勞動中也能培養起孩子許多寶貴的品質,如責任感、獨立性、自信心,以及珍惜時間和愛惜勞動果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