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從不偷看孩子的日記
懂得個人隱私的保護是一個人走向成熟的標誌。父母不但不能偷看偷聽孩子的隱私,還要幫助他們學習更多保護隱私的方法,為他們日後的社會生存奠定基礎。
據報載,江西某市一位中學女生回到家,就遭到父親怒不可遏的一頓訓斥。原來,父親偷看了一位男生寫給女兒的信以及女兒的日記。女兒指出父親的做法是“違法”的,父親以一記耳光回答了女兒的“不敬”。第二天,女兒失蹤了。四天後,父親在離家50多裏的河灣處找到了女兒的屍體。
這是一個本不該發生的悲劇,讀來或許令人觸目驚心,卻是活生生的例子。身為父母的你,一定要引以為鑒,尊重孩子的隱私,理解孩子需要獨立空間的心理需要。
下麵反省一下自己的行為:
你的孩子是不是突然間與你疏遠了,有什麼話也不願與你多說?
他時常待在自己的房間,並買了日記本。
你有沒有翻看過孩子的日記?過後孩子問起時,你又是如何回答的?
不止一位家長說:“孩子越大越不聽話,不像從前那樣,有什麼事都和父母講。”還有的家長,發現孩子有些事背著自己,有些東西藏起來不讓自己看見,同學之間的書信和他自己的日記總要放到安了鎖的抽屜裏,他們對孩子的這種行為感到不安,怕孩子染上壞毛病。為了弄清孩子的真實想法,很多家長采取了諸如偷看孩子的日記等非常規手段了解孩子的心事,結果引發了母子或父子之間的關於個人隱私的爭吵。
“媽媽,你不能偷看我的日記!”
“這怎麼能說是偷看呢?媽媽看女兒的日記是為了多了解女兒,及時發現你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問題,媽媽好來幫助你。”
“我不需要你的幫助!你如果再偷看我的日記,一切後果你自己負責!”
見平時乖巧的女兒現在大聲地和自己叫喊,媽媽也生氣了:“怎麼說話呢?我是你媽媽,難道我把你養這麼大,還沒有資格看看自己女兒的日記嗎?”
女兒哭著叫喊:“那是我的秘密,是我的隱私。你沒有經過我的允許,就擅自偷看我的隱私,你是侵犯人權!我是你的女兒,可是我也有人權!”
說完,女兒一把奪過媽媽手裏的日記,跑到自己的房間裏躲了起來。
隱私是每個人心中不願告訴他人的秘密。應該說人人都有自己的隱私,孩子們也不例外。孩子有了隱私,許多做父母的總是千方百計地去偵察,如翻抽屜看日記、拆信件,甚至打罵訓斥。在大人們看來,這都是些小事。“連孩子的生命都是我給的,何況一本日記、一封信?”可對孩子來說,大人的這些行為,都是對他們的不信任、不尊重,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造成孩子沉重的精神壓力,甚至使孩子產生敵意和反抗,采取全方位的信息封鎖和防備措施,導致父母與孩子關係的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