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1 / 2)

第十九章 耐心地聽孩子把話說完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心聲,家長一定要耐心去傾聽,才能夠真正了解孩子的想法、感受,親子之間才能良好溝通,建立和諧的關係。

東東是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最近,老師發現東東變了,以前活潑開朗、上課積極發言的他,現在變得沉默寡言,總是一個人發呆,學習成績也下降了。老師經過細心的了解,才知道了東東不愛說話的原因。

東東以前是個很活潑的孩子,每天放學回家後,都會把學校發生的趣事說給父母聽,可東東的父親是個對孩子要求非常嚴格的人,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東東身上,希望東東將來能考上大學,出人頭地,因此,對東東的學習抓得特別緊。他覺得東東說這些話都沒用,簡直是浪費時間,因此東東興高采烈地說話時,父親總是會打斷他:“整天隻會說這些廢話,一點用也沒有,你把這心思放在學習上多好,快去做作業!”一次東東說班裏發生的一件事,正說得興高采烈時,父親說:“說了你多少次了,讓你別說這些廢話,你還說,再記不住,看我不打你!”嚇得東東一個字也不敢說,回到自己房間裏去了。

慢慢地,東東在家裏話越來越少了,每天放學都悶在自己的房間裏,因為父親也不讓他出去玩,漸漸地他的性格也就變了。

親子之間的溝通交流是影響親子關係、孩子性格發展的重要方麵。許多家長都忽視了與孩子的交流。不重視孩子的傾聽,時間久了,不良的影響就會表現出來。反省一下,平時的你是否有以下行為:

不注意孩子傾訴的需求,當孩子有話與你說時,總是以“忙”為由,不去傾聽。

孩子興致勃勃地訴說時,你經常不耐煩地將其打斷。

生活中,大多數父母對孩子在生活上十分關愛,可在真正平等地對待孩子、注意孩子自尊等方麵做得卻很不夠。孩子學習和生活上有什麼問題,在向父母訴說時,稍不如意,就被打斷。家長不讓孩子把話說完,輕則斥責,重則打罵,對此,孩子隻能將話咽回去。據某一項調查,70%以上父母承認沒有耐心聽孩子說話。

孩子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重視,他們隻能把自己的秘密埋藏在心裏,做父母的就很難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這樣對孩子的教育就會無所適從。孩子的說話權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與父母產生對抗情緒,以至雙方相互不信任,溝通困難。一份調查顯示:70%~80%的兒童心理衛生問題和家庭有關,特別是與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和交流溝通方式不當有關。另外,父母不讓孩子把話說完,一方麵不利於孩子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麵也使孩子產生自卑情緒。孩子對著父母訴說內心的感受,是提高表達能力、增強社會交往能力的極好機會。

我們都渴望有人聽自己說話,在大多數的情形下,人與人不能溝通,就是因為隻有人說話而沒有人聽。如果父母們能對孩子的傾訴多一點耐心,不急於打斷孩子的話,那麼孩子遇到事情時就會樂於向父母傾訴,與父母建立良好的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