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冊立大典(三)(1 / 3)

第四百零三章:冊立大典(三)

接受神職人員的加冕,是這個世界世俗權力變更時的一個慣例。

這一點和蕭湛前世大致相同,但內涵不盡相同。

蕭湛前世的歐洲,帝國或者王國的統治者,在宗教掌握話語權的年代,如果沒有主教或者教皇的親自加冕,根本得不到國民和其他國家的承認。

但在這個世界,教廷的影響因素表麵上看來沒有前世那麼深。

因為在地球上的蒙昧時代,信奉神明的百姓是無條件信奉神明的,說的直白一點,是活在宗教洗腦中的,也是被蒙蔽得最深的,所以,到了科學萌芽之後,人們對宗教的態度也有了極大的變化,雖然信徒還是很多,但有了科學觀念的影響,不會再盲目的迷信神學那一套,宗教到了後來也隻是一種心靈的慰藉。

但在這個世界,神明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神跡、神諭和啟示,也不是神職人員編造出來的愚弄大眾的帽子戲法,而是真實的存在的現象。因此,這個世界的人,對神明的信仰也更加真實,卻沒有太過盲目。

換句話說,蕭湛前世的宗教,早期是具有洗腦和漁民功能的,而這個世界的宗教信仰,更像是一種交易——人們對諸神表達臣服、信仰和崇拜,換來神明的眷顧和恩賜。

基於這一點,世俗政權就更需要得到教廷的認可。無論是皇帝還是國王,王子還是皇子,大臣還是富商,貧民還是奴隸乞丐,都能以信徒的姿態祈禱和接受祝福。

按照蕭湛觀察,這世界的宗教如果願意幹預政權,早已經在事實上掌握了國家的實權,直接代替王室或者皇室治理國家了,但實際上,神聖教廷卻沒有這麼做。

其中原因,一方麵,據說這是主諸神的意誌,也是諸神領袖,光明主神的意誌。另一方麵,據說是因為魔法師們的存在。

這是明麵上的原因,具體的,蕭湛也沒還有深入研究。

但至少,他看得出來,這和密林城邦的政體結構有異曲同工之妙——世俗政權統治和領導平民,保證人類族群的繁衍生息,教廷主管信仰和醫療等方麵,也在充當國際調停者的角色,同時,教廷和魔法圈作為人類高層戰力的代表,保護著人們免遭強大異族的侵擾。

雖然整個大陸發生著在零星不斷的紛爭,但蕭湛覺得,這樣的格局,其實比地球上混亂黑暗的中世紀強得多。

當然,這一場陰謀顛覆王國政權的行動,說實在的,放在整個蓋亞大陸上,都不叫事。

就像薩拉熱窩城邦的覆滅,盡管據說數萬平民淪為奴隸,但對整個蓋亞大陸十幾億的人口來說,甚至都不會引起太大的波瀾。平民們甚至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大陸上曾經有過這麼一個城邦,也隻有那些消息靈通的冒險者或者貴族會有所耳聞。

話說回來,現在冊立****的儀式需要有奧爾多倫城的教堂主教送上祝福,才算完整。

而在可預見的將來,如果蕭湛真的去收複薩拉熱窩城邦,最終也要獲得神聖教廷的加冕、承認或者祝福。

想到這一點,蕭湛其實有點鬱悶。

但是,為了計劃,恢複薩拉熱窩也是必須的一環,到時候還得小心一些。

現在,他正站在鮮花大街側麵一間旅館的二樓客房裏,俯瞰街麵。

這段時間,旅館的房價其實已經上漲了幾十倍,平日裏住一晚不過一兩枚銀幣,淡季的時候甚至隻收半枚銀幣,也就是五十枚銅幣,現在,已經漲到二十枚銀幣,據說最靠近教堂的已經賣到了五十銀幣,最好的已經買到了一枚金幣一晚!這個價格,簡單折算,也逼近前世的十萬華夏幣了。

蕭湛自然沒有花這個冤枉錢,他隻是催眠了原先花了十五枚銀幣租下客房的客人,悠閑自得的站在陽台欣賞街上的盛況。

前世的華夏人對國王皇帝的觀感,其實早就已經淡薄,末代皇帝退位之後的百餘年裏,人們已經忘了皇家風範,因此,很多華夏人很難理解不列顛帝國、霓虹國和暹羅國國民對他們的女王、天皇和國王的愛戴之情,覺得這些國家的民眾滿腦子還是封建時代的餘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