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0章 貝爾效應:消除孩子對成功的恐懼(1 / 2)

很多孩子認為成功是很艱難的事情,對其是望而卻步。其實,隻要堅持相信成功,成功就會達到。因此父母一定要幫孩子克服對成功的畏懼心理。

1983年,伯森·漢姆徒手攀上紐約帝國大廈,創造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讓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其實是一個患有“恐高症”的人!伯森·漢姆的曾祖母聽說漢姆創造了吉尼斯紀錄,她想為伯森·漢姆的壯舉添彩。特意從100公裏外的葛拉斯堡羅徒步趕來。為了不耽誤行程,漢姆的曾祖母在路上一步都沒有停歇,經過老人不懈地努力與堅持,最終她竟奇跡般地及時趕到了伯森的住處。漢姆的曾祖母非常高興,但令她更高興的是她的這一異想天開的做法,竟也在無意間創造了一個耄耋老人徒步百公裏的世界紀錄。人們都覺得太不可想象了。

當諾曼斯問伯森·漢姆是以何種方式克服恐高症時,他笑著說:“打算一口氣兒跑完100公裏也許需要勇氣,但是走一小步路是不需要太多勇氣的。把自己的每一步都看作起點,堅持住每一步的勇氣,接著第二步,第三步……最終就能像我和我的曾祖母那樣創造奇跡!”

伯森·漢姆的一席話,將“貝爾效應”解釋得清清楚楚,即隻要你想著成功,你就能獲得成功。英國學者貝爾天賦極高,有人曾做過這樣的推測:他畢業後若研究晶體和生物化學,極有可能贏得諾貝爾獎。但他卻心甘情願地甘當人梯——提出一個個課題,並指引別人進行研究,登上一座座科學的頂峰。

他曾經多次說到:“成功其實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難,有時需要的僅僅是你的勇氣和堅持。有些事情不是因為難我們才不做,而是因為我們不敢做才顯得難起來。”這就是心理學上的“貝爾效應”。生活中,有些孩子覺得成功高不可攀,對此,父母一定要想辦法打消孩子的顧慮,讓孩子抱有成功的信念。

心理專家解析:隻要你想著成功,就能夠成功

很多孩子在追求成功時,總是心存畏懼心理,他們有時會認為成功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情。因此,還沒有到達成功的腳下時,他們就選擇了止步。但貝爾告訴我們,成功並不是一件艱難的事情,隻要你心裏想著要成功,你就一定能夠獲得成功。

曾經有人列出了三種不同的人生讓人們選擇:轟轟烈烈、平平凡凡、淒淒慘慘。很多人都願意選擇轟轟烈烈,但事實是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的人都平平凡凡,甚至淒淒慘慘!為什麼不同的人會有如此大的差距呢?他們之間真的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嗎?當然不是。成功者與失敗者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前者堅信自己會成功,而後者則不是。

當威廉·皮特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他就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中成就一番偉業。因此,在他成長的過程中,無論他做什麼事情,無論他身在何處,無論他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不管是在上學、工作還是娛樂,他從未放棄過對自己的信心,不斷地告訴自己應該成功,應該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