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心對一個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因為在責任心的支配之下,孩子會努力完善自我、努力進取。一個具備責任心的孩子,不僅會對自己負責,還會對他人、社會、國家負責,這樣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成功。而且,有責任心的孩子通常更易得到他人的信賴和尊重。
原國家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先生曾講過這樣一個很令人感慨的故事。
有一次他去瑞士出差,在一個洗手間,他聽到旁邊的隔間一直傳出一種很奇怪的聲音,出於好奇,他通過小門的縫隙向裏探望。這一看卻讓他驚歎不已,原來,一個七八歲的小男孩正在隔間修理馬桶。
他問孩子為什麼一個人在這裏修馬桶,孩子說他上完廁所後,發現馬桶的衝刷設備好像出了問題,他沒辦法把髒東西衝下去,於是就一個人蹲在這裏,想辦法將馬桶修好。當時,男孩的家人並不在他身邊。
一個隻有七八歲的孩子,竟然有如此強烈的責任心,而我們的孩子呢?
從孩子小的時候,很多媽媽對他進行的就是推卸責任的教育。比如,孩子不小心摔跤了,疼得大哭,為了哄孩子,有的媽媽會說:“寶寶乖,不哭了,媽媽給你打地板,都是地板害你摔跤!”接著,媽媽真的打了兩下地板,於是孩子破涕為笑。
有的媽媽因為擔心自己靦腆害羞的孩子變得更自卑,於是,無論他遇到什麼事情,都習慣性地將他的責任推卸給別人或外界:孩子考試沒考好,怪老師沒教好;孩子與別的孩子鬧矛盾,怪別的孩子毛病多,不好相處……久而久之,孩子就會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不是我幹的,我不知道!”即使事情是他做的,他也會千方百計地推卸責任,而不是想著承擔責任。
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說過:“一個人若沒有熱情,他將一事無成,而熱情的基點就是責任感。責任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孩子隻有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他在人際交往的過程中才能更加暢通無阻。
生活中,多讓孩子自己拿主意
很多媽媽總是喜歡替孩子作決定,尤其是一些靦腆害羞的孩子,更是以媽媽的意見為自己的意見,什麼都聽媽媽的,沒有一點自己的主意。但是,每次我們對他的行為提出批評時,他就會推說:“我是聽你的才這麼做的。”這樣就將所有的責任都推到我們身上。
為了不讓孩子養成這種不負責任的習慣,我們應該多讓孩子自己拿主意,以此來培養他的責任心。比如,讓他自己決定報什麼興趣班,如果他自己能作出選擇,他的責任感就會更強,學習的動力也會更大。而且,經常讓孩子自己拿主意,能改變他靦腆害羞的性格,讓他變得更自信、開朗。
不要包辦,讓孩子學會“自食其力”
因為很多媽媽的溺愛和包辦,孩子習慣做“甩手掌櫃”,什麼事情都不管,這也導致孩子沒有什麼責任心,遇事隻會推卸。要讓孩子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首要的是我們不能再事事包辦,處處替孩子承擔責任。
我們應該在生活中教孩子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每天自己整理書包、自己打掃房間、自己洗小件衣物……隻有這樣,孩子才會逐漸明白“自食其力”,才會懂得要對自己負責。
信任孩子,給孩子“委以重任”
當我們信任孩子,並給他“委以重任”時,孩子通常責任意識會比較強。比如,孩子和奶奶一起出門時,我們叮囑孩子:“你已經長大了,出門後,要替媽媽照顧好奶奶呀!”這時,孩子往往會認真、負責地完成我們交代的任務。這個方法對於靦腆害羞的孩子也同樣管用,因為我們的信任會讓孩子有一種“被需要、被重視”的感覺,同時也能激勵著孩子完成任務。
所以,我們平時應該多信任孩子一點,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委派一些“重任”給他,比如,掃地、倒垃圾、購買小物品……這樣不僅能強化和提高孩子的責任心,還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讓他不再那麼害羞、內向,同時也為他大方與人交往奠定了基礎。
給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
美國一個孩子因破壞性行為受到停乘校車一星期的處罰,孩子隻好每天起早步行上學。有人問他的母親,為什麼不用家裏的車送他,母親回答說:“孩子應該對他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果這件事發生在我們自己的孩子身上,孩子很可能根本就不需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因為我們做媽媽的會接送孩子上下學。但這樣做等於剝奪了孩子承擔責任的機會,所以,孩子平時做了什麼錯事,我們都要讓他勇敢地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並盡最大努力將事情做好。這就是要讓孩子從小就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後果要由自己負責。如此一來,孩子自然不會將責任推卸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