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接應(1 / 2)

夜深,岐王府內在羸弱的燈光下,熙承正手不釋卷的看著大涼《國書》,立於旁的常貴打了一嗬欠,腦袋便耷拉下去,片刻,隻見常貴一驚,忙站立好回頭望了望依舊目不轉睛正在看書的熙承忍不住開口道

“主子,快天亮了,該休息了,您可要注意身體啊!”

熙承放下手中書伸了伸懶腰看下外麵天空問道:“幾更天了?”

“啟稟主子五更了,再過會天邊都快翻魚肚白了”,常貴小心的答道,自從岐王落水醒來後,仿似變了一個人似的,有時覺得他不像是一個小孩倒像是一個智者,難道當真是天不絕大涼,特此降下如此奇兒,常貴小心翼翼的伺候著,心裏盤算著,一定要竭盡心力輔佐主子,終究有一天自己會熬出頭的。

“哦?已經這麼晚了,倒是難為你了,好吧今天就到此為止,你下去歇息吧。”熙承驚奇的應道,便收拾了下身邊書卷。小跳下座椅,朝內室走去。常貴連忙緊跟後麵而去。

卻說欽州劉登命王凱三更帶兩千兵馬由北門殺出,前往十裏外岷崗接應梁豫,自己帶大軍佯裝從南門殺出,可巧彰義軍李存安遣部將張恒帶兵兩萬由外殺至,這一戰天昏地暗,由於這次出兵迅疾,加之兩義軍麵受創竟殺的起義軍措手不及,待王凱突出重為後,劉登率軍並張恒的軍隊撤回城中,立即城門緊閉,義軍此役損失慘重,在秦洛的指揮下向南撤軍二十裏。

回到州府劉登大笑並呼痛快,既而轉身向緊跟身後的張恒深鞠一躬道:“此役多虧張將軍出現及時,得此大勝,鄙人一定據實向李節度告知將軍的功績。”

“劉節度過獎了,我接到李將軍的調度後便率本部兵馬趕來支援,卻不知如此巧合,得以夾擊義軍,張恒不敢貪功。”隻見一須眉豪氣,儀武非凡年約十六七少年,恭敬的回道

“張將軍似乎有話要說”,望著張恒欲言又止的樣子,劉登開口道

張恒回道:“現在賊寇剛吃敗仗,士氣低下,何不遣一軍追擊,必可重創這幫叛逆。”

“哈哈,張將軍終究年輕氣盛,此役純屬僥幸,那秦洛可非常人,現在若是追擊而去,必中埋伏。”劉登回答道

張恒還欲說什麼,卻見劉登開口道:“此役目的已經達到,來人帶張將軍下去休息,並安排好彰義軍的弟兄們。”便朝後堂走去。張恒隻好悻悻的跟隨著接引人走出府外。

十裏之外的岷崗王凱率兩千騎順利與梁豫會和,梁豫望著眼前英武年少的將軍,頓起拉攏之意開口道

“將軍可是前西北軍統帥王彥召之孫王凱?”

“哦?公子認識在下,倒真是令小將受寵若驚。”王凱略帶吃驚的回答道

“哈哈!將軍自謙了,想令祖父統攝西北軍之時,北齊可是十數年未敢犯我西北邊境,威名遠播,那才真是名震天下。”梁豫侃侃而談道。

“梁公子過譽了,那是祖父的功績於小將無幹,在下奉劉節度之命特此迎接大人進城,待一會斥候來報,我等便可以作安排,公子受驚切歇息片刻。”王凱平淡的回答道

見王凱並非愛慕虛榮之人梁豫眼中閃過一絲陰鷙很快笑著道“若此悉聽王將軍安排了。”說罷便朝青堂護衛走去。

少頃,一隊斥候回歸,王凱得之秦洛已率軍向南撤退,便整好隊列,護衛梁豫往欽州行進。

秦洛向南退兵至距欽州城二十裏清河縣,駐紮下來,主營帳內隻見秦洛高坐於上位,麵色陰沉,下麵各階將領均垂頭喪氣的低著頭,突然探子來報

“啟稟秦將軍,涼兵並未追來,王凱所率騎兵直奔岷崗,現已經朝欽州城方向而去。”

“哦?岷崗,前去岷崗幹嘛,看著陣勢,王凱那邊才是主要任務,”秦洛茫然的看向下麵將領,最後目光定格在站立於身邊的一儒雅男子。

隻見那男子一襲灰白套衫,手握羽扇,正是義軍魯王手下首席智囊步雲風,此次進逼欽州,特調往秦洛帳下。這步雲風本乃永平四年進士,後調補徽州通判,卻因得罪頂頭上司知州獲罪,險些性命不保,虧得朝中大臣力保,被貶河內河間司馬一直賦閑至永平十六年,次年河內蘇運起義因其才學遠近聞名便邀其為幕僚,許是賦閑太久,國事日益衰落,西南鮮於犯邊,西北北齊虎視眈眈,朝堂奸佞當道,草莽相繼起兵,內地節鎮擁兵,對朝堂日漸失去了信心,欣然允諾,為蘇運倚為智囊。幫助義軍迅速崛起,如今河內二十四州現已盡數落在蘇運之手。

少頃秦洛開口道:“步先生有何見解,還請賜教,我等好早做準備。”

步雲風羽扇輕搖緩緩道:“若我沒有猜錯的話,此行王凱必是前往接應,河內監軍梁豫,劉登南門佯攻,由王凱率兩千騎兵,前往岷崗接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