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漢都(二)(1 / 2)

經過數日的奔波,熙承一行隨著李延光終於抵達漢都臨遙。

二百年裏,這些胡人顯然已經慢慢適應了漢人們的生活方式,他們不再隻是單純的過著遊牧生活了,正如熙承眼前的這座臨遙城,確有幾分昔日涼都武安的景致。

臨遙地居遙水,背依遙山,城垣高約有三丈,依山傍險,與開城的市儈喧囂不同,裏要明顯多了幾分莊嚴肅穆之色。

“殿下,王府來人了!“一旁的李雲指著城門前的一群人道。

果然,隻見一群身著淺綠色成漢朝服的官員,正朝這邊張望,這些人正是李曙南安王府的王府官僚。

李延光原名李曙,漢主李懷第三子,受封南安王,北朝與涼朝不同,在大涼,一字王爵是要比二字王爵高的,但是在北朝卻不是這樣,這個南安王爵位在成漢就是一等王爵。

“我們快過去吧!”李曙朝著李雲所指方向望去,點了點頭道。

熙承緊跟其後,看著眼前的臨遙城,心裏卻是感慨萬分,當自己這些漢人們誇耀自己的辛勤與智慧之時,卻不知北方的胡人竟然也已經快追上自己的文化了。

俄而,一行人來到城門腳下,那群王府官僚立馬迎了過來,不過他們的神色卻帶著焦慮之色。

李曙走了鄒眉頭道:“諸位大人為何都愁眉緊鎖的?”

“殿下,陛下已經采納爾朱兆基的奏議,決定將昭月公主嫁往北魏,公主已經有兩日沒吃飯了。”隻見為首一漢人官員神色淒哀道,顯然他是這群人中身份最高的。

“什麼?父皇竟然這麼快就恩準了,不行,我必須入宮去。”李曙惱聲道。說完便欲策馬離開。

“殿下不可,陛下這兩日情緒極不穩定,蜀國的大使已經來了五天了,陛下都沒有宣見,您若是此刻前往,定然惹得陛下不快!”那漢官忙拉住韁繩勸道。

“竟有此事?”李曙疑惑道,他雖然心急胞妹,但聽了家臣的話,倒也不得不認真思慮一番。

“殿下還是先回王府與魏大人計議一番再行入宮。”為首漢官勸道。

“嗯!對了你替我給他們安排一下住處,這是我在開城認識的朋友!”李曙點了點頭,平息了下心情,指著身邊的熙承道。

“下臣知道了。”那漢官朝熙承看了一眼,應聲道。

熙承雖然對漢主嫁公主,蜀國派使節來成漢這兩件事非常感興趣,但從李曙對自己的安排來說,自己顯然還沒有被融入他的小集體。

“有勞殿下了!”熙承恭聲道。

“何兄見諒,本想帶何兄好好暢遊一番臨遙,不想竟遇此事。”李曙無奈道。

“殿下上心了!”熙承忙恭聲道。

一番客套後,熙承一行便在為首那漢臣的帶領下離開了李曙的隊伍。

“好久沒見殿下對誰這般掛懷了,不知公子貴姓?”離開李曙等人不久,那個家臣便問道。

“在下何濤,不知先生……”對於李曙身邊的紅人,熙承自然不好怠慢。

“鄙人杜遊明,公子若是不嫌棄叫我遊明便可,見到漢人,遊明頓覺親切。”杜遊明答道。

“哪裏哪裏!此番有勞杜兄了。”熙承拱手道。

“想不到這北方也有如此繁盛的城市。”熙承望著眼前川流不息的人群歎道。

“曾幾何時,他們都還過著遷徙不定,四處為家的日子,如今卻已經建立了如此強大地帝國。”杜遊明似有無意的歎道。

“不知像杜兄這樣的漢臣,在這過的還如意?”熙承問道。

“在哪不是生活,遭受羯氐官僚的白眼是少不了的,不過如今魏大人身居大丞相之職,再加上我等乃三皇子王府之人,三皇子對我們漢人還是挺好的,平日裏倒也過得去,不管如何也好的過如今人命如草賤的南朝啊!”杜遊明述說道。

熙承輕歎一聲,並未答話,一行人就這樣緩緩地走著。

……

……

大將軍府,這裏正是成漢當今權臣,輔國大將軍爾朱兆基的府邸。

“南安王可曾抵達京師?”一年約四十餘歲的壯年男子問道,隻見他體型健碩,蓄著一撮短而硬的八字胡,一雙棕褐色的雙眼卻充滿威儀,令人不敢直視。此人正是成漢輔國大將軍爾朱兆基。

“稟告將軍,南安王已經入城,現在南安王已經奔著昭月公主府去了。”爾朱兆基身邊一管家模樣的人應道。

“哦?竟然這麼快,看來他對這個妹妹倒是上心的很。”爾朱兆基笑道。

“將軍,爾朱禮派人來王府了。”這時一家丁走進來稟告道。

爾朱兆基輕鄒了下眉頭道:“宣他進來吧。”

俄而,隻見一壯漢在爾朱府家臣走來進來,他一見到爾朱兆基便跪下,大聲啼哭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