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化美術課堂教學中的分組策略研究
教學·教研
作者:楊麗梅
為了更好地實施課程標準,將“以人為本、開啟智力、發展能力”這一核心內容滲透在課堂教學中,全麵實施有效教學,我校實施了小班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小班化的課堂教學中,由於小班額小,教師能夠兼顧到每一個學生,而這一教學模式更適合美術學科的教學。我在美術課堂教學中設計了分組教學的環節,把培養學生情感、發展能力放在第一位,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啟智力,還使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到鍛煉;在共同的討論思考、探索研究、繪畫製作的過程中,情感價值觀也得到正確的發展。結合我根據十幾年來積累的教學實踐經驗,分組教學體現出以下幾點優勢:
一、合理分組,激發興趣
雖然學生的年齡相同,但是每個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能力水平等各個方麵還存在著一定的個體差異。有的學生在繪畫造型方麵強,有的擅長剪紙,有的則擅長創造製作。我在一年級《太陽》一課中,為改變以往單調的活動形式,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分成不同的4組,每組6人,有繪畫組、剪紙組、泥工組和創作組。學生自由選擇了自己喜愛的活動小組後,教師再加以適當的調整,使每個小組都得以優化組合。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特別濃,都積極而又愉快地投入到自己喜愛的美術活動之中,在興奮與愉悅洋溢的氛圍中發揮自身的優勢,創作了剪紙、繪畫、泥工等各種形式的太陽,課堂充滿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有效的課堂教學中獲得最大的收益。
二、分組討論、自主探究、開啟智力
小班化分組教學,更利於學生之間相互交流討論,尋找規律總結歸納,充分體現了以教師為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例如在四年級《手提袋的設計》一課的教學中,我分發給每個小組事先準備好的精美手提袋,讓各小組同學拆開並按照老師提出的問題進行研究討論。具體問題布置給每個小組:如第一小組研究分析外形;第二小組在拆開再組合的過程中,學生們了解到手提袋的結構,還有各個麵之間的關係,以及製作的方法步驟;第三組從顏色圖案個性設計入手探討;第四組從手提袋的用途研究分析。每組討論後再總結記錄,並由組長記錄向大家介紹最後結論。這一課的設計讓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學會聯係實際生活中的事物解決問題。這樣的課堂教學學生更樂於接受,掌握知識更牢固,學生思維得到訓練,開啟了智力,學生的能力實實在在的得到了鍛煉發展。
三、分組觀察,有效地進行寫生訓練
以往在大班額課堂教學中,人數太多,寫生課存在著很大的困難,隻能擺上一組靜物,隻有前排的學生看清靜物,但也不夠全麵具體。其他學生更是無法看清了,更不用說去仔細的觀察靜物的具體特征,也無法感受靜物與靜物之間的關係。學生寫生的興趣被一掃而光,課堂秩序混亂,導致寫生課無法進行,寫生課根本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寫生訓練也就失去了意義。而在分組教學中可以使每個小組圍坐成半圓,各小組都是學生按要求自帶的靜物,有的是水果茶盤,有的是文具,有的是體育用品……種類繁多。學生通過親自觸摸,不但了解物體的形狀、色彩,而且在擺放中能夠清晰地感受到各物體的質感和它們彼此之間的關係。較近的距離也使學生更清晰完整地看到物體的結構、造型和特征,並且能夠自主探究疏密、節奏等形式美的規律。通過教師簡明扼要的講解示範,學生很輕鬆地抓住了寫生要點,掌握了觀察的基本方法,逐漸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