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窮的地方?”嶽鳴冷冷道,“確實是一個藏身的好去處。”
魏仁武好奇道:“哦?你還看出來這些嗎?”
嶽鳴說道:“他躲在這種地方,鳥都不願意拉屎,哪個警察願意來這裏調查那個殺人犯是否在這裏?我如果是他,我也躲在這裏。”
魏仁武點頭道:“聽起來,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
“那麼,那個人在哪裏呢?”嶽鳴隻關心工作。
魏仁武回答道:“那個人偽裝成教師,就藏在一所名叫‘語唐小學’的地方。”
嶽鳴說道:“學校在哪兒?”
魏仁武說道:“一直走,就能看見。”
嶽鳴突然把車停了下來。
魏仁武沒有問為什麼,他理解嶽鳴為什麼這麼做,他的“瑪莎拉蒂”太顯眼,開進這樣的地方,會非常不利於他們倆隱蔽行動。
他們兩人隻能選擇走路,正如魏仁武所說的,一直走,嶽鳴果真看見了那所小學。
事實上嶽鳴想看不見都很難,補莫鄉就是個半個小時內就能逛完的彈丸之地,在這個很小的地方到處都是土房子,而這所“語唐小學”卻展示出不一樣的畫風,或許這所小學放在其他地方,你不會感覺到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在一堆土房子中間有一所水泥造的小學,這種感覺就像在水泥做的城市裏,有一個地方是用黃金做的一般。
嶽鳴驚訝地對魏仁武說道:“那個殺人犯就藏在這裏。”
魏仁武撫摸著八字胡,微微一笑道:“沒錯,據可靠消息稱,他就藏在這裏,我們悄悄地進去看看。”
嶽鳴點點頭,便和魏仁武走進了這所小學。
“語唐小學”大門敞開,嶽鳴和魏仁武輕手輕腳地走進去,隻見這所小學並不大,有一個水泥鋪成的籃球場,籃球架是嶄新的,籃球場的旁邊是一棟教學樓,教學樓也不大,就兩層,一樓是五間教室,而這個時候,五間教室傳來了稚嫩的朗朗讀聲,可見孩子們正在上課。
嶽鳴小聲問道:“他在哪一間教室裏。”
魏仁武指了指最中間的教室。
嶽鳴和魏仁武靠近那間教室,躲在教室最末尾的窗戶外,朝裏麵張望。
教室裏,有三十多個穿著破爛天真爛漫的孩子正認真地看著講台,而講台上正在給孩子們繪聲繪色地講解《三字經》的男老師,看著年齡並不大,應該是個大學畢業的年紀。
嶽鳴又小聲問道:“你說的殺人犯就是他?”
魏仁武點頭道:“你覺得呢?”
嶽鳴又仔細觀察了一遍那個年輕的教師,麵相和善友愛,怎麼看也不像幹過連環殺人的案件,他再一次質疑道:“雙手無力,手掌上的繭也是新繭,他應該不是殺人犯,你所謂的可靠消息,可能也不怎麼可靠。”
魏仁武笑了,他笑道:“你說得都沒錯,他的確不是殺人犯。”
嶽鳴察覺到不對勁了,他麵帶怒色地說道:“你早知道?”
魏仁武並不否認,他承認道:“沒錯,我早就知道。”
“為什麼要騙我?”嶽鳴最受不了的就是魏仁武玩弄他。
魏仁武解釋道:“我不騙你的話,你又怎麼會心甘情願地跟我來這裏呢?”
“為什麼要來這裏?”嶽鳴知道魏仁武所做的一切,都是一定有原因的,他從來不做多餘的事情,所以他騙嶽鳴來這裏,也一定有一個合理的原因。
魏仁武突然掏出他的“藍嬌”香煙,點燃後,緩緩說道:“在告訴你原因之前,我跟你講一個故事吧。”
嶽鳴冷冷道:“講。”
魏仁武說道:“在很久很久以前,就在這裏,這個中國最窮的地方,有一個家庭,雖然貧窮,但是還算幸福美滿的家庭,這個家庭有一個勤勞慈祥的爸爸,一個賢惠溫柔的媽媽,一個乖巧可愛的小姐姐,一個懂事機靈的小弟弟,四個人一直生活在這塊土地上。這是一個再平常不過的一天,四個人在家裏吃著清貧的飯菜,突然爸爸很生氣地把筷子往桌子上一絆,他認為他不該讓自己的家人再去過苦日子,他決定要走出這座大山,他要改變這個家庭的命運,他要去打工。爸爸一切都是為了家庭,媽媽很支持爸爸的想法,從此,家裏的四個人,變成了三個人。雖然常年見不到爸爸,但是爸爸做到了他承諾的一切,他在外麵賺到了一些錢,並把錢寄回了家裏,他們的家庭雖然談不上變得富裕,但是在補莫鄉卻能稱得上數一數二。可是好景不長,爸爸每個月都在朝家裏寄錢,但突然有一個月中斷了,媽媽當時並沒有在意,隻是覺得可能爸爸忘了或者有其他的原因,可是接下來的第二個月,第三個月,第四個月,都沒有看到寄回來的錢,媽媽這才意識到可能出事了。果然,在第五個月的時候,爸爸回來了,他也沒有一個人回來,與他同行的還有幾個警察,而當媽媽看到爸爸的那一刻,當即便暈倒過去。爸爸沒有活著回來,警察告訴媽媽,爸爸一個工地上打工,幹的是體力活,能賺不少錢。但是有一天,開發商的老板扣下了工地工人的工資,爸爸心急如焚,因為他家裏還有三個他最重要的人等著他寄錢,可老板告訴爸爸,過幾個月就會把欠下的工資發給他,爸爸相信了,一個月,兩個月,三個月,四個月的等待,最終也沒有看到一分錢。爸爸不能再傻傻地等下去,他聯合了工地上其他被扣下工資的工友去找老板討薪,可是黑心的老板不但不發工資,還找了一群黑社會的打手,對工人們大打出手,爸爸在衝突中,不幸喪生。雖然爸爸去世了,但是後來由於警察的介入,老板總算把工錢拿了出來。最終警察把工錢和爸爸的屍體交還到媽媽的手上。媽媽傷心欲絕,當晚,便上吊自殺。從此,年幼的姐姐用爸爸生命換來的工錢帶著更年幼的弟弟繼續在這塊土地上相依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