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體出版領域,武俠小說曾經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輝煌,甚至直到現在,武俠小說依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然而,在網絡小說領域,武俠小說卻從沒有真正興盛過,雖然出現在網絡上的武俠新文並不少,雖然懷著武俠夢的作者一把一把,但武俠小說,無可爭議的衰落了。如果硬要說哪個類型不適合寫的話,武俠小說在全部的十三大類中,甚至超越了言情和靈異,排名第一。
很顯然,這個類型並不適合新人來寫,新人想靠武俠成名,實在是太難太難了,畢竟,傳統武俠作品的整體衰落已成定局。許多寫手心中都有著一個武俠夢,但當他們真正圓了這個夢時,卻大多覺得失望,哀歎武俠沒落作品仆街。這,到底是作者的原因,還是讀者的問題,抑或是時代的變革?
現在的作者並不比原先的那批要差,現在的作品也並不是大不如前,但傳統武俠類作品人氣的低迷卻是不爭的事實。前兩年,情況還稍微好些,但到現在,武俠幾乎成了仆街的代名詞了。至於為什麼乏人問津,因素有許多,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時代發展導致讀者的閱讀需求產生變化。
可以說,在現在的這個環境下,傳統武俠有著先天的劣勢,但若說武俠就此沒落了,也並不正確,因為武俠正悄悄地進行著自身的進化,傳統和潮流正在日趨一日地緊密結合。新一代作者們通過一些巧妙的轉換,扭轉了武俠的先天劣勢,甚至將它們轉化為優勢。
從最重要的代入感來說,武俠小說因為描寫的是讀者不熟悉的環境,刻畫的是與現代人完全脫節的古人,所以得到共鳴是比較困難的,但這個問題,其實也容易解決,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向上。
倘若秉承娛樂的精神,從讀者的角度出發,以商業化的模式來寫作,那麼,其實作品的類型並不是特別重要。如上所述,如果把傳統的武俠模式稍微變化一下,比如僅僅更換一個背景,作品就能從仆街立刻轉為人氣大作,盡管它內在的還是這麼些故事。
不過,不管怎麼說,現在的武俠畢竟是個弱勢類型,作為一個新人,最好別碰這個類型。寫武俠,不見得一定會仆,但以同樣的技巧去寫其他熱門題材,訂閱一定會更高,又何必舍易而求難呢?當然,如果你硬要圓這個武俠夢,那也是你的自由。這裏隻是奉勸一句,即使要寫武俠,也別去寫傳統武俠,按上文說的幾點,把武俠改頭換麵,進行全新的包裝,或許還能有一線生機
這一現象,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到底是作者的原因,還是讀者的問題,抑或是時代的變革?武俠小說,真的不行了嗎?
很顯然,這並非作者能力低下造成的,因為很多時候,寫武俠與寫其它類型作品的作者是同一批人,顯然不可能出現寫作水平的差異。至於為什麼武俠小說變得乏人問津,最根本的原因,在於時代的發展導致讀者閱讀需求發生變化。
幾年前,幻想類作品無論是數量還是種類,都遠少於現在,在缺乏比較、沒有選擇的情況下,武俠小說很好地圓了讀者心中的英雄之夢,自然就受到廣泛的關注和歡迎。但到了現在,各種各樣詭異玄奇的玄幻、奇幻、仙俠、遊戲等類型的作品一批又一批的湧現,和它們相比,傳統的武俠小說不免顯得有些套路化,那些正邪分明的主角、為國為民的大誌、一成不變的江湖,看多了,自然也就膩了。而且,在仙俠異能類小說興起之後,讀者漸漸習慣於主角能夠毀天滅地,至少也有移山倒海的能力。相比之下,武俠小說中的鐵掌碎石、上房上樹,就顯得小兒科了,雖說書中人物的實力都是相對的,但讀者難免會有不夠勁的感覺,會覺得主角也不過如此。
武俠小說的疲軟,更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讀者關於代入感的需求更強了,這也是上文提到過的因素。這些年讀者口味的變化頗大,尤其是近兩年網絡閱讀高速發展以後,流行趨勢發展更快,現在的網絡讀者,需要的是代入感更強、主角發展更順、情節更離奇的故事。這個代入感,是之後一切的基礎,如果作品在這點上欠缺,那麼之後的情節再精彩,也很難得到讀者的共鳴。正因為如此,脫離讀者熟悉的現代社會而存在的傳統武俠、正統奇幻,絕大多數都被讀者所冷落,而被大眾熟悉的以都市生活為背景的玄異小說,正在漸漸興起。
除了上述所說,我們還可以換一個角度,去分析武俠小說衰落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小說的進化與發展。
我國的小說,從唐傳奇開始,到明清小說,民國小說,再到解放後出現的新派小說,一直在隨著時代進步,而網絡小說,其實也是一樣,而且因為網絡這個媒介,它進化發展的速度已變得相當恐怖,同類作品的發展,新生類別的出現,網絡小說的麵貌可以說是日新月異,對流行元素、作品類型等名詞的定義也是一變再變。
然而,在大多數定義發生改變的同時,少數名詞,因為約定俗成的觀念太深,基本沒有發生過變化,比如對武俠小說的定義,乃至武俠小說的範圍、寫法,都與幾年前相若。事實上,這才是造成武俠小說沒落的根源。
在別的類型的作品不斷發展,不斷適應潮流的同時,武俠類型卻是一成不變,永遠以同樣的麵貌展現給讀者,如果這樣它還不沒落,反倒是沒有天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