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的眼看明天,
用你的聲音唱歌,
把一切善美收斂在你的微笑中。
在你身邊,
我僅能做的,
是讓你在下一秒裏,
不會感受到悲傷。
讓我幫你把所有的不愉快,
都通通抹掉。
前序:
幾乎沒有一個畢業了的學生會那麼做的。
所以他的選擇令很多人驚訝。
剛從大學的門欄走出來,煦書並沒有想過要做什麼工作。因為他要兌現一個諾言,一個較荒唐的諾言--那是去兒童福利院裏支教。
在剛進大學的時候,因為在一則報紙裏,曾看到那些福利院的孩子,使他的內心為之一顫。他看著那些孩子們的殘軀,感受著那脆弱的心靈,那天,他就對著滿天星光下定決心,將來畢業時一定要為那些孩子們帶來歡樂。
於是當煦書邁出學校的大門,背負著親人們的責罵,背負著朋友們的嘲笑,毅然地背上他的行李袋,頭也不回地踏進了一個新的地方,也走進了他新的未來。
然而誰也沒想到,這將會改變他的一切。
一,
煦書靜靜地站在一個大門緊閉的牆前。風不斷地撥弄著他的碎發,然而他的心卻感到豁然開朗。陽光把大門照亮,隻有影子暗暗的呆在後麵。
煦書笑了笑,徑直向門衛走去。
門衛看著一個陌生人向他走來,感到很疑惑。輕聲地問:“你來這裏幹什麼。”
煦書吸口氣,笑著說:“這裏該是福利院了,我想來這裏教書。”
門衛似乎以為自己聽錯了,搓搓耳朵,忙問:“不是吧,你來教書?什麼名堂啊,請你還是離開吧,我們這裏不需要老師。”
“不,我是誠心誠意的。我願意做一切事情,我隻是想讓那些孩子的心靈得到安慰。而且我是自願者,不用任何回報的。”煦書哀求說道。
門衛搖搖頭,看著他說:“你真是一個奇怪的人,我還是第一次聽有人想來這裏做老師。就算我能給你做老師,孩子們也是不會快樂的。知道這裏為什麼常常封閉嗎?是因為孩子們的心靈很脆弱,當他們見到正常人時,他們會感到很自卑和很傷心。像你這個牛高馬大的人進去, 隻會給他們增添一份傷心,你還是離開這裏吧。”
煦書愣在了那裏。也對,他當初進來的時候也並沒有想到這些事情,他隻是一味著想帶給孩子們快樂,根本沒想過任何帶給孩子的副作用。
二,
煦書感到心灰意冷,無奈地徘徊在街上。
看著一個個來往快樂的孩子,他心裏充滿了對福利院孩子的同情和善心。當他呆了一會兒,人往往在最彷徨的時候,總能想到一些方法來解救自己。
他也是,他想到了。不是說孩子們不能見正常人嗎?那麼我裝成一個殘疾人進去,那麼我不就可以進去了嗎?這個念頭一閃過,他立刻站起來,不斷地為自己高興。
他又在街上走了好幾圈,終於找到一間商鋪,用了剩下所有的積蓄購買了一架輪椅。為了能提前學會假裝殘疾人的生活,他在回去福利院裏的路上,都是坐在輪椅上慢慢地挪動前進。
如果你跟別人說,一個正常的人坐在輪椅上前進,那麼別人大半會說那人是個瘋子。但此刻,煦書可真做了這瘋子的事,但他卻感到自己全身湧現一種炙熱的感覺,是溫馨的,
他再次來到了門前。門衛看著他,不知是該感到還是好笑,笑著說:“你也可真夠犧牲啊,你覺得,你能扮作一個殘疾人嗎?”
煦書很堅定地說:“能,一定能。”
“但是,我們不需要招收老師啊。”門衛很無奈地說。
“求你給我次機會吧。不管做不做老師,我也要進去付出我一點愛心了。”
門衛看著他信心滿滿的,也不知道該說什麼。於是打電話給院長。不久,院長來了,當在聊天中知道了煦書的學曆和想法後,都感到大為驚訝。後來想想,或許他真的能給孩子帶來點什麼吧。於是答應了,但他要給個教學計劃。
三,
進入了福利院,在還沒見到孩子們時,他信心滿滿的。
在福利院,已經有專業的教員教孩子們一些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起初他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們對這些教師們卻不感到討厭,原來是因為他們從小就一起生活,所以並沒有什麼戒心。而自己不同,畢竟是一位外來的陌生人,所以正常來說是不允許進入的。因為孩子心靈在孩提時代,是最脆弱的。
煦書已經給院子寄去計劃書,經過商定,每天下午將有兩小時是他上的,叫做“綜合課”。
這天下午。他的第一節課終於來到了。
因為要裝作殘疾人,所以他緩慢地挪動著輪椅向教室走去,說是教室,不過是剛把一間諾大的雜物房打掃幹淨,擺放一些桌子。院長陪在煦書的身後,還沒去到時,隻聽見教室亂哄哄的。
終於來到了孩子麵前。看著形形**的孩子們,煦書似乎叫孩子安靜是無濟於事的,因為他說的話幾乎沒人理會。這時候院長拍了拍手掌,頓時才安靜了很多。
煦書笑了笑,對著孩子們說:“你們好,我是你們新來的老師,叫煦書。”
這句話說完,隻有零零散散的孩子拍手掌歡迎。他也知道,有的人是聽不見他說話的,有的人是聽不懂他說話的。頓時,他感到很大的困難。
然而當他打算繼續介紹自己時,一個孩子走了上來。
他輕輕地附著煦書的耳朵說:“老師,我知道你也是殘疾人,我知道你行動不方便的,拿東西麻煩。以後有什麼需要,讓我來幫你吧!”
本來煦書是想來幫孩子們的,突然被孩子的這句話震住了。不知為什麼,淚水盈滿眼眶,可能是孩子的懂事令他吃驚,或是其他什麼的。煦書紅著眼睛向孩子望去。
隻見孩子的一隻衣袖空空如也。隻剩下一隻手向他比劃著。
四,
煦書徒勞了兩天,每一節課,當他按照書來上課時,這成效微之極微。沒辦法,如果你用正常的上課方法來對待這裏的孩子,這簡直是對牛彈琴。
於是,第三天,煦書決定了要換個方法,換種學習。他先把每個孩子分好組,像能聽聲音的分為一組,能看東西的分為一組,隻是軀體傷殘的也分為一組,智力不太好的也分為一組等等。這樣,他就能從不同的教學方法入手了。
為了區別於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他拋棄了那死死的教科書,他想給孩子帶來快樂,不一定要從書上尋找。他把兩節課分開,第一節是用來遊戲的,第二節是用來學習藝術方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