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很低,當麵對挫折的時候,他們很有可能會一蹶不振,對每一件事情都喪失了信心和興趣,拒絕去再一次的嚐試。這時候,父母就應該盡可能地鼓勵他、引導他,讓孩子克服對挫折的恐懼心理,能夠勇敢麵對失敗,賦予他挑戰失敗的勇氣。
·用自身經曆給孩子塑造榜樣
在麵對失敗時,父母的態度對孩子的心理會造成很大的影響。父母應該以輕鬆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跌宕起伏,這樣在無形中也會影響著孩子,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在適當的時候,和孩子說說自己失敗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小時候的尷尬事,這樣就能讓孩子從你的故事中得到啟示:每個人都會遇到挫折和困難,雖然它會讓人感覺不舒服,但是隻要將它克服,那麼就會給自己帶來好的結果。
·讓孩子正確理解失敗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給予孩子最大打擊的並不是失敗本身,而是他自身對於失敗的理解。所以,當孩子遭受挫折的時候,父母應該給予及時的疏導和教育,讓孩子正確理解失敗,麵對失敗,而不是把失敗的因素全部歸結到孩子自身,這樣隻會增強孩子內心的挫敗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哈佛語錄
哈佛教育專家認為,不要擔心孩子受挫折,因為孩子自身抵抗挫折的能力要比我們想象得強很多。挫折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隻要父母加以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正確理解挫折的含義,就能夠引領孩子走向成功!
幫孩子成長的心理承受力
當一個人一次又一次承受巨大的不幸時,他的靈魂就會閃出耀眼的光芒來。這並不是因為他對不幸沒有感覺,而是因為他是一個有著良好心理承受能力和高尚品格的人。
——亞裏士多德
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後天培養和磨煉出來的,並不是與生俱來的。父母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讓孩子自主去做某些事情,去體驗失敗和挫折,去經曆打擊和不幸。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的心理承受能力會得到鍛煉,才會有良好的心態去麵對困難,不逃避、不躲避。
哈佛故事
有一個5歲的小女孩在一次幼兒園知識搶答競賽中落選了,她回到家之後,看著媽媽,眼淚嘩嘩地掉下來。
“媽媽,對不起,我很想把勝利作為禮物送給你,可是我落選了。”小女孩撲到媽媽的懷裏。
“孩子,我已經知道你盡力了,沒關係,堅強一點,你能夠參加這場比賽,本身就是值得表揚的。失敗了沒有關係,媽媽還是為你感到驕傲!”
“可是媽媽,我依然很難過。你是知道的,為了這次比賽,我已經準備了兩個月了,甚至放棄了和小夥伴們出遊的機會……”小女孩情緒激動地說。
“孩子,不要沮喪,有失去就會有得到。在準備比賽、經曆比賽的過程中,你已經收獲了很多。不管最後的結果怎麼樣,我們都應該坦然去接受才對。”媽媽開導小女孩。
“可是媽媽,難道這次獲獎的那個女孩就比我更加努力嗎?”小女孩捏著衣角小聲問道。
“親愛的,努力隻是成功的一方麵,就如同你這次失敗也是為了下次獲勝做準備一樣!”
“那媽媽,我以後還有贏得機會嗎?”女孩兒問道。
“當然,隻要你勇敢地麵對失敗,總結失敗的教訓,媽媽相信,你一定會收獲好成績的。”
“嗯,媽媽,我知道了。我會努力的。”女兒終於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愛心課堂
當你的孩子受到挫折、打擊的時候,你是如何鼓勵他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