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點切實可行的建議
既然家長都希望認真對待孩子的壞習慣,那麼我就提供幾條切實可行的建議:第一,我們必須記住,這些壞習慣已經被孩子的大腦記錄了下來。
第二,刪除這些記錄的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用時間來消磨這個壞習慣。要徹底克服一個壞習慣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大約需要6~8個星期。
第三,在此期間,大腦中將有新的細胞生成並建立新的聯係,壞習慣的溫床被一步一步地自然取締。
第四,確保這個治療過程的唯一辦法是用一些好習慣來吸引孩子,使他們慢慢地忘掉自己的壞習慣。但是這些新習慣對孩子的吸引力必須大於原來的壞習慣。
第五,因為壞習慣通常是由於孩子的某些修養缺陷所導致的,而父母又非常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引入與之相對的好習慣對父母來說應該不是件困難的事。
第六,在父母和孩子之間創造一種愉快、自信的氛圍,通過例子或故事來引入激勵性的思想,使孩子在想法上和父母保持一致。
第七,不要指示孩子去做新事情,但是無論什麼時候,隻要看到孩子自己主動做這些事情的時候,都要表現出溫和、開心的樣子。如果需要,可以堅持幾個星期,同時還要不斷地鼓勵孩子的這種新創意,直到這種創意在孩子的思想中紮根為止。
第八,要特別用心地提防壞習慣的死灰複燃跡象。
第九,一旦孩子的惡習複發,決不寬恕,要讓他敏銳地感覺到你疏遠了他。這是可以采取的主要懲罰手段。不僅要讓孩子為做錯了事感到自責,而且要讓他為本來可以很容易地避免犯錯誤而他卻沒有去避免而感到後悔和難過。
總之,在這場精神之戰中要用心靈去觀察,要靠神的幫助來教會孩子自立。同時,孩子自己的努力也必不可少。
好奇的小孩兒
蘇茜是一個非常好奇的小姑娘。她母親驚奇地發現(有時甚至還感到不高興)自己的女兒總是沒完沒了地提出問題。對此,仆人們都認為她是在刺探她們的隱私。當媽媽和客人或者保姆談話的時候,小女孩不知從哪裏冒出來已經站在母親的身邊。在媽媽朗讀一封私人信件時,小女孩也躲在一旁偷聽。當媽媽認為她已把一本書放在孩子找不到的地方時,蘇茜就會立刻把它拿出來。當母親告訴丈夫廚師要請兩天假的時候,蘇茜就會迫不及待地把事情的原委都說出來。我真不知道該拿這孩子怎麼辦。很難讓人斷然地對她說,她該知道什麼,不該知道什麼,因為每件事情本身並無害處。但是有這樣一個愛打聽別人閑話的孩子確實讓人傷腦筋。不過,雖然事情讓人感到心煩,但是卻不必為此感到失望,不必把女兒的問題看得很難辦,當然也必須接受這種的現實。
孩子修養方麵的缺陷
由於母親把孩子的這種令人討厭的好奇心理視為修養上的缺陷,所以她就想方設法在孩子的修養方麵下功夫,結果蘇茜真的變了。原來困擾孩子的是一種紊亂的求知欲望。因為她渴求知識,所以就把精力投放在一些毫無價值的事情上。當這種欲望得到正確引導,使蘇茜把精力放在愉快的學習上,比如學習自然,她的好奇心就會被這些有用的知識所占有。這種新的觀念占據她的大腦以後,再對她加以簡短地開導,比如了解一些瑣碎小事毫無意義等。這樣,那些無關緊要的事情就不再使她感興趣了。幾周之後,蘇茜的腦子裏裝滿了大事,瑣碎的小事根本沒有空子可鑽。另外,一旦孩子的那種好奇心得以控製,就要鼓勵孩子製定一個明確的計劃,有步驟地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有益的工作。蘇茜原來的那種無聊的好奇心很快地就不再成為父母的煩心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