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身受牽累(1 / 2)

回到武安城的第四日上,付薪再度統兵來到了邯鄲城外。 WwWCOM離十日前隻有三千五百之軍的義軍,在十日後卻聚集了七千人的大軍。其中更有五千人是擁有兵械的,在裝備上並不比邯鄲城的兵卒差上多少。

七千人攻九千人鎮守的邯鄲城,似乎不是一件可能的事,因為兵家聖典孫子兵法有雲: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

若按兵法所言,付薪此時是屬於少則能逃之。但是付薪偏偏要做到十則圍之的戰法,這不能不是個堅難的決定。

此時漢室勢大,又要派出精銳之兵前來鎮壓義軍,對於義軍來,能早一日強大自已是最最重要的事情,早一日便多上一分的力量,遲一日便少上一分的力量。在戰場上每一分的力量都有其重要的作用,也許一場決定命運的戰鬥,就是需要那麼一分的力量就能勝利。因此,爭得先機相對於付薪來,是十分重要的。

成章一直勸道,付薪不過是黃巾義軍中的一員將,就連一方帥都稱不上,何必要去做一方渠帥的活計。

可是這對於付薪來,這不單單是要證明自已能力,也要證明漢室毫無識人的眼光,更要證明自已當初的選擇是對的,證明大賢良師“致太平”的想法是正確的。當大賢良師口中的太平世界降臨世間之日,是人人平等的社會,是人人福足的社會,是有才能能夠施展的社會。

雖然付薪從來沒有見過大賢良師,但大賢良師“致太平”的思想,已經早早的便映入了付薪的腦海深處,付薪要為了大賢良師的這個理想,一定要把“致太平”這個理想變為現實。

在工匠們打製攻城器械之時,付薪死死的盯著眼前邯鄲三城,腦中急的旋轉著,想著要如何快的將城攻破。攻趙王城?不,不行,趙王王城精兵糧足,城高池險,不可力攻。攻民居之城?不民居之城人多勢眾,城中義勇眾多,一攻的話不定如同捅了馬蜂窩。那隻能是攻工坊將作之城了?可是工坊將作之城兵械精良,工匠們大都懂得如何良好的使用兵械,戰力極強。若非不是專業的正規兵卒,不定比專業的正規兵卒戰力更強。

付薪思慮再三,得人心,失人心。得人心,失……對正是這樣,欲攻邯鄲,必先在人心上下功夫。

趙王能眼見趙國全境淪陷於黃巾義軍之手,可見對待自已攻略民城與工坊將作之城也是無動於衷的。但若攻略趙王之王城,另外兩城的守將迫於趙王的壓力,必然會拚死的救援,這便給了自已圍點打援的機會。隻要將另外兩城的兵卒在救援的過程中,被自已擊敗圍困和消耗掉,那麼這兩城將不攻而自破。兩城既下,那獨立於邯鄲的趙王王城不過是秋後的螞蚱,蹦跳不了多久了。

戰法思畢,付薪不禁嗬嗬大笑起來,然而立在一旁靜候付薪命令的成章、胡匡與革七三人,亦隨之而高興起來,因為付薪笑容即起,必是想到了必勝的攻城之法。這是自付薪掌控襄國縣的兵馬後,這二十餘日以來,經常表現出來的神態。此態一出,必能非常輕鬆的戰勝敵人。對於這點,三人可是毫不懷疑。

果然,在黃巾義軍奮勇的填埋護城河,到攻擊王城的城牆,不過才三日的時間,趙王劉赦便迫不及待的敲響了數次求援金鼓,迫使其他二城前來救援。而早有準備的付薪,幾次略施計,便將救援的兵卒殺敗,或者是團團圍住迫降。

如是三番,兩城在付薪能聚集起自身兵力優勢的情況下,以劣擊強,零敲整打的把兩城共六千人馬,消耗了近四千人。然而黃巾義軍自身卻不過才傷亡了將將千人左右。

最後直到黃巾義軍有人登上了王城城牆,趙王劉赦再度敲響求援金鼓時,另外兩城已然沒有了兵力與士氣救援了。

在付薪指揮征戰之時,成章因不擅征戰之法,對於激烈戰場上的事情幫不了什麼大忙,隻得回營去做自已擅長的事情,治病救人。在成章努力的施為救治之下,傷亡的黃巾義軍至少有兩百人左右,得到了最基本的傷殘醫治。在不久的將來,或者能重新回到戰場之上。

付薪通過成章的作法,驚奇的現,日後在已軍之中多多召收一些懂得刀劍之傷的軍醫,對已軍的死傷率必將大大的減少。這對於急需敢戰懂戰精卒的付薪,有莫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