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這種奇怪的教育體製有著其特殊的曆史原因,幾十年前,華國是一個人口高度集中的發展中國家,人口比例遠遠高於這個世界的任何一個國家,幾乎占據了全世界所有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而且還在不斷地迅速增長繁殖,照這樣發展下去,華國本土的資源將會在很快的時間裏就會消耗殆盡,所能預見的後果可想而知。
為了避免人口爆炸後的惡果,華國當局製定執行了一係列針對政策,經過幾代人數十年不懈的艱難努力,終於成功地遏止住人口的高度增長,舒緩了國民經濟的壓力,生產經濟開始穩步前進。但這一係列政策也帶來了顯而易見的後遺症,那就是華國兩極分化的貧富差距愈來愈大。
華國的高級教育全部實行集團產業化和貴族化就是當時所製定的一項政策:國人在想享受到高深的教育的同時,也必須付出高昂的學費。
一般人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接受到較好的教育,實行計劃生育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因為一個以上的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的昂貴費用,是一個普通的工薪家庭根本就沒有辦法以微薄的薪水所能支付得起的。
基於最根本的國策:每個華國公民都可以免費得到基本的九年義務製初級教育,風過野才得以順利地念完了九年的小學和初中。
“即使是這樣,你也可以挑一個好一點的學校啊,為什麼要選普十一中?普二中不行麼?這可是有希望晉級重點的中學,對你升學的保障會大一些,憑你的成績,他們應該會搶著要你吧?”過了半天,老班才無奈地說道。
“因為在這些普校裏麵,十一中給我開的條件最好,隻要我去,他們甚至願意按照老師的待遇發薪水給我。”風過野不想隱瞞自己所尊敬的老班。
老班再次默然,風過野是自己從教以來所見過天份資質最好的學生,雖然不想看到他走上這條崎嶇未卜的路,卻無能為力去幫助他。
生源是學校的經濟來源,控製著學校的命脈,而升學率是吸引生源最主要的因素,升學率越高,生源就越多,升學率也隨之增高;反之升學率越低,生源就越少,升學率當然也越發地低下,華國所有的普校都陷入了這種無休止的惡性循環中。
在升學率殘酷的高壓下,各所普校之間的競爭早就已經火熱化了,象風過野這樣學習成績好卻沒錢升進重點中學的學生為數並不是很多,一直是普校相互爭奪的對象,維持那點可憐的升學率的保障,就全靠這些學生了,所以每年的這個時候,每所普校都卯足了勁,象一匹匹饑不擇食的餓狼到處尋覓著獵物。
而風過野更是這些學生中的特例,陽山市本屆初中升高中的入學試中,風過野考出了陽山市前十名的好成績,是以成了炙手可熱的搶手貨,幾乎每所普校都發了狂地盯著他,最終還是普十一中以令人匪夷所思的協定奪到了這個“寶貝疙瘩”,當然了,這種上不了台麵的協定都是私下裏簽訂的。
“您的心意我都明白,謝謝您,老師。”風過野打破了沉默,微微向老班鞠了一個躬,轉身離開,臨到門口時,突然駐足,回頭道:“請您放心好了,不管是在哪裏,我都會好好努力的,決不會辜負您的期望。”這才輕輕掩門而去。
“這孩子。”老班站到窗前,久久地望著風過野遠去的身影,雙眼微有濕潤,輕聲道:“你一定會成功的,老師相信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