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紀的時候,聲名最隆的馬匹是西班牙種戰馬,其次是加斯科尼戰馬,再隨後是匈牙利、敘利亞和羅斯馬。馬的顏色大都憑騎士喜好,總體來說,純白色的馬被認為最為高貴。這也是姑娘們把心目中的情郎喻為“白馬王子”的原因。騎士與馬的關係既是戰友又是夥伴,以至於當時的騎士小說必須有關於馬的情節。為了表達對戰馬的愛惜之情,有的騎士在平時行軍途中隻騎一般的馬,隻在戰鬥時才騎乘自己的戰馬。
在賽馬比賽中一匹馬的重量大約是1500磅。而中國曆史上騎兵的極盛時期是元朝,騎兵部隊主要裝備有弓箭、馬刀、標槍、戰斧等。
馬的體質又分為:
濕潤型馬:這種馬皮下組織發達,肌健、關節明顯,肌肉比較鬆弛。這類馬的性情多遲鈍,不夠靈活。挽馬中較為多見。
幹燥型馬:這種馬皮下組織不發達,關節、肌健的輪廓明顯,皮膚較薄,被毛短細,性情活潑,動作敏捷,多見於輕型騎乘馬。
細致型馬:頭小而清秀,骨量較輕,皮薄毛細;性情靈敏。
粗糙型馬:頭重、骨粗、皮厚,毛粗長,多見於草原上的馬。
結實型馬:頭頸與軀幹的結合勻稱協調,軀幹粗實,四肢骨量充分,全身結構緊湊。
事實上,很少見到單一體質類型的馬。一般都是以某種類型為主的混合型。如:濕潤粗糙型和濕潤細致型等。幹燥細致型多見於乘用馬。而我國的蒙古馬、哈薩克馬多屬粗糙結實型。伊犁馬和三河馬則多屬於幹燥結實型。
馬的氣質是馬對周圍事物敏感性反應到它的精神上的表現,在養馬學上稱為馬的悍威。由於馬的神經活動類型不同,所以悍威的表現也不同。
烈悍:神經活動屬強而不平衡型。對外界刺激反應強烈,易興奮暴燥,不易控製和管理。往往因性急而無益地消耗精力和能量,持久力差。這種馬多見於輕型馬中的公馬。
上悍:神經活動強而靈活,對外界反應敏感,但興奮與抑製趨於平衡。這種馬聽指揮,能力強。
中悍:神經活動稍遲鈍,對外界刺激不敏感,易**,工作性能好。較好的役馬多為中悍。
下悍:神經活動以抑製為主,對外界刺激不敏感,性遲鈍,工作不靈活,工作效率低。使役較重的地方品種和部分重挽馬多有此表現。
馬是個性很強的動物。馬的外表顯得很溫順,很安靜,但在馬的內心深處那種強烈的競爭意識是其他動物所不及的。馬在與同類的競爭中有著累死也不認輸的性格。也許很多人不知道,在戰爭中,許多馬並不是在槍林彈雨中倒下的;而是由於劇烈地奔跑而累死在戰場上的。
馬對人的態度好惡分明,它在同人的接觸與合作中有著十分苟刻的條件。首先你必須能夠駕馭它,而在這個過程中,僅靠勇敢是不夠的;還要有技藝,要向馬展示你的智慧,然後才是你的撫愛和關心。如果人迎得了與馬的合作,馬會對人產生深深的卷戀。
如果用擬人的手法表述馬;它是最具貴族氣質的生靈--寧靜的內心、高貴瀟灑的氣質和勇於獻身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