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給孩子一個方向,讓他(她)自己去尋愛(1 / 1)

今天的孩子無疑是幸福快樂的,他們衣食無憂,有著明亮寬敞的教室和豐富多彩的遊戲。社會、學校和家長都在他們身上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以期培育出最嬌豔的祖國花朵。可是,耳聞目睹的很多事情常常卻令筆者驚訝異常。

曾聽過一位母親向當教師的父親哭訴:我買了18隻大蝦,孩子一口氣吃了17個,剩下1個我想嚐嚐味道就吃掉了,孩子居然大哭起來,質問我:“你明明知道我愛吃,為什麼不給我留著?”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承受了父母、家人以及社會的過度關愛,使得他們受不了半點兒委屈和打擊,遇到一丁點兒不開心就非要鬧個天翻地覆。一些孩子為了一丁點小事就大打出手;幾句話理論不過家人,就離家出走;有的孩子甚至為了達到自己玩樂的目的,毒害父母或者其他親人……很多父母在想,我們大人辛辛苦苦掙點錢,平時省吃儉用,完全都是為了孩子,可是為什麼孩子就是不領情呢?

導致孩子愛心缺失的原因當然有很多:一方麵是信息的多元化。多元化的信息世界,讓孩子受到各種信息的衝擊,而那些充斥著負麵內容的信息,讓孩子的世界變得冷酷、殘忍和自私。另一方麵是過於忙碌,壓力過大的學業。繁忙沉重的學習使得孩子沒有時間與朋友、同學和家人充分溝通,導致孩子越來越不善於說話,越來越冷漠,觀點越來越偏激。還有就是現今,商業大片橫行其道,很多表現正麵的、充滿關愛的影片與故事越來越少,孩子在影片中感受不到也學習不到關於愛的教育。以至於現在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愛,對愛充滿了無知;不知道愛父母,眼中隻有自己;不會愛他人,始終以冷漠的態度麵對周圍的人和事;不知道為別人付出,隻知道向別人索取;不懂得尊重生命,更談不上熱愛生活了。

隻有愛的教育才可以讓孩子感知別人的困難,並喚醒他們的良知與感情。孩子才會變得寬容而富有同情心,才能理解別人的需要,才會伸出雙手去幫助那些受到傷害和需要幫助的人。一個不會愛的孩子是可怕的,他的感情生活也將是一片荒漠。所以,請父母給孩子一個方向,讓他們勇敢地去尋愛,讓他們在愛的指引下走向成功。

1.用行動告訴孩子什麼是愛

愛是陽光,愛是人類永恒的主題,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父母不渴望擁有一個有愛心的孩子。當然,愛的定義有很多種,但是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定義,愛都是遠離了自私,與名利無關的。愛是需要去學習的,就如同學習語言、學習如何工作一樣。隻有擁有愛,學會愛的人,才是最幸福、最快樂、最美的人,父母理應讓孩子成為幸福快樂的人。

所以,請父母以身作則,對待自己的長輩及家裏的老人真誠、有愛心,要與鄰裏和睦,對社會有愛心。

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回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家,與親人在一起,讓孩子體驗到愛的溫暖。還可以在節假日帶孩子到福利院或者參加一些公益活動,讓孩子在社會實踐中親身體會到愛心的溫暖與力量。

2.讓書籍向孩子傳播愛的種子

讓孩子多閱讀些有愛心的經典故事,從而啟發孩子的愛心意識。父母可以向孩子講一些愛心的故事,例如美國的比爾·蓋茨,用自己一半以上的資產來資助慈善事業;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孟加拉國的尤努斯,創造“鄉村銀行”為窮人提供小額貸款,幫助窮人脫貧致富等故事。

3.讓孩子與小動物相親相愛

試著在家裏養些小寵物,比如溫馴的小狗,可愛的小貓,讓孩子在與寵物相處、照顧寵物的同時學會關愛。還可以選擇適當的時間帶孩子到動物園或者鄉下,讓孩子在與動物和平相處的時候,學會尊重生命,體驗愛心。

4.告訴孩子要熱愛生命

在一些發達國家,孩子從小就被教導要熱愛生命。列夫·托爾斯泰告訴我們人生並非遊戲,因此,一個人並沒有權利隻憑自己的意願放棄自己的生命。父母要讓孩子明白,要熱愛生命,要熱愛生活。

5.尊重——愛的最高境界

讓孩子了解父母愛他的方式,比如說爸爸曾經想成為一名空軍,很遺憾的是因為諸多原因沒能實現,所以希望孩子幫他實現這個願望,可孩子卻告訴爸爸,自己愛鋼琴上那些調皮的符號。這位爸爸尊重了孩子的選擇帶孩子去報了鋼琴興趣班,讓孩子天天在喜愛的鋼琴麵前舞蹈。這位爸爸表達了自己的期望,但更尊重孩子自己的選擇,這就是對孩子的愛。

愛一個人,並不是要強讓對方過上自己喜歡的方式,不是以自己想當然的方式給予對方,而應該是尊重對方的想法。愛的最高境界,不是隻給予而不求回報,而是彼此間相互的給予,相互間的索取。這樣,才能讓對方感到這份愛不會造成負擔,感受到自己是被需要的。